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确定为重大国家战略,特别指出黄河文化作为中华文明组成部分的历史地位,强调挖掘黄河文化时代价值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作用。
2019年12月23日,在国家文物局和黄河流域九省区文物行政部门的指导下,“黄河流域博物馆联盟”成立,沿黄九省区40多家博物馆携手共讲黄河故事,担当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使命;2020年1月5日,在国家文物局指导下,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家宝藏》2020新春特别节目《“黄河之水天上来”国宝音乐会》在京录制,“黄河流域博物馆联盟”48家文博机构负责人首次集体亮相。
三秦陕西,炎黄故里,中国历史上周秦汉唐等十四个王朝建都陕西。陕西,在黄河的哺育下,造就了丰富而深邃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陕西历史博物馆作为黄河流域承载历史记忆最多的博物馆之一,集仰韶文化,聚华夏龙脉,被誉为“古都明珠,华夏宝库”,其藏品以等级高、价值大、品类全而闻名于世。如何挖掘黄河文化的时代价值,陕西历史博物馆馆长侯宁彬将带我们共鉴——古都明珠的“黄河启示录”。
古都明珠的“黄河启示录”
陕西历史博物馆馆长 侯宁彬
“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为积极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在国家文物局和黄河流域九省区文物行政部门的指导下,沿黄河流域48家博物馆成立“黄河流域博物馆联盟”,并联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家宝藏》栏目组推出了新春特别节目《“黄河之水天上来”国宝音乐会》及发展推广研讨会。大家就加强博物馆联盟长效工作机制以及联合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达成广泛共识。
陕西历史博物馆是全国第一座现代化博物馆,被誉为“古都明珠,华夏宝库”,其藏品以等级高、价值大、品类全而闻名于世。作为黄河流域承载历史记忆最多的博物馆之一,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要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需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黄河文化的概念和内涵
所谓黄河文化,应该是指生活在黄河流域(包括河道变迁区域)的人群在各个时期的生产、生活活动中创造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的总和。
从历史的维度考察,黄河文化至少应该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史前文化(考古学文化)。从陕西的视角讲,旧石器时代的蓝田人、大荔人、洛南人、南郑人完成了人猿揖别的华丽转身;新石器时代的老官台文化、半坡文化、杨官寨文化、泉护二期文化、案板文化、客省庄文化、石峁文化,见证了炎、黄二帝带领黄河先民步入文明时代的高光时刻。这些文化的发展与发达,催生了更加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
二是历史文化(传统文化)。陕西是周秦汉唐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中心,孕育了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沿黄河支流渭河不断发展壮大的西周王朝,励精图治,创立的礼乐文化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起步于西部边陲、壮大于关中西部,追随周人足迹高歌猛进、一路向东的秦王朝,不拘一格、开放包容,完成了震惊寰宇的统一大业,她所创立的中央集权制、郡县制,奠定了中国制度文明的基础和中国历史的基本格局;休养生息、卧薪尝胆的汉王朝,秉承秦制、凿空西域,开启了中西文明交流的先河;群雄逐鹿的魏晋南北朝乱世,黄河中游西岸的陕西先民见证了民族大融合、文化大交融;欣欣向荣的隋唐时代,科举选才、城市繁华、民族交往、文明互鉴造就了气象万千的黄金盛世;政治中心逐渐南移的宋元明清时期,陕西转变角色,担负起拱卫中原、维系西部稳定的使命。这一幕幕上演的历史大剧,使陕西在黄河文明乃至中华文明历史长河中闻名于世。
延安宝塔
三是革命文化。陕西所处的黄河中游,拥有延安宝塔、枣园、杨家岭、王家坪、洛川会议、瓦窑堡、铜川照金、咸阳马兰、渭南渭华起义等众多革命文物遗存,是中国共产党光辉历史的重要见证,承载着深厚的文化背景,是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人民群众感悟延安精神,接受党的创业史、革命史、战斗史的珍贵资源。
宝鸡申新纱厂遗址
四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记录着党领导人民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足迹,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的一些重要标志工程都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物证。如宝鸡申新纱厂、铜川王石凹煤矿、延长石油厂、黄河灌溉工程、泾渭引水工程等,都是工业文化、农业文化的重要载体。这些遗存在讲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集体主义精神、激励创新实践等方面具有独特作用。
二、明确博物馆在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中的角色和使命
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是一项系统工程,是黄河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传承、弘扬之间具有严密的逻辑关系。
所谓“保护”,就是保护遗产,保护分布在黄河流域广阔大地上的物质和非物质遗产,保护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藏品,保护书写在古迹里文字和流传于世的历史记忆。
所谓“传承”,就是传承文明,传承黄河流域各个时期人类创造的灿烂辉煌的文明。这些文明包括了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制度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
所谓“弘扬”,就是弘扬文化,弘扬黄河流域各个时期人群在生产、生活活动中创造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其中涵盖了史前文化(考古学文化)、历史文化(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博物馆作为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作为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桥梁,其使命是充分发挥资源和平台优势,通过对藏品的研究、保护、展示和体验,不断加大文化阐释和文化传播、文明交流互鉴力度,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公众的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的文化自心。
三、积极拓展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措施和途径
博物馆应该从国家战略的高度,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重要讲话精神,充分发挥黄河流域博物馆联盟作用,按照国家文物局的总体部署和统一规划,协同做好黄河流域文化遗产保护的规划、资源调查、藏品研究、文物科技保护、陈列展示、社会教育和文化产业发展,共同提高黄河文化的传播能力和传播水平,助力当地生态保护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体应该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练好内功,做好本职工作。深化对遗迹、藏品的研究,挖掘文物本身的文化价值,为讲好文物故事打好基础;加强对文物的病害调查和预防性保护和科技保护,为多途径展示利用提供支撑;通过举办展览、博物馆教育、文化体验、文创产品开发等手段,深刻阐释文物内涵和背后的故事;加大文物资源的开放力度,让更多的社会力量介入博物馆藏品的研究和文化传播;加强文物保护利用人才队伍建设,通过改革体制机制,引进高端人才、提升既有人员的业务水平等方式,促进文物保护利用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数字故宫》
二是强化协作。持续推进文物与旅游、文物与科技、文物与艺术的深度融合。近年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的《国家宝藏》可以说是文物与艺术、文物与科技融合的典范。故宫博物院、敦煌研究院推出的《数字故宫》《数字敦煌》、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推出《寻迹秦皇陵》《你好兵马俑》《奇迹之夜》交响音乐会、《我是兵马俑》儿童剧可以说是文物与科技、文物与旅游、文物与艺术深度融合的典范。我们应该利用这些成功经验,协同发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流域文化旅游带,助力黄河文化宣传,大力弘扬黄河文化。
三是示范带动。发挥国家级、省级和行业特色博物馆的资源、科研优势,依托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国博物馆协会、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黄河流域博物馆联盟、文物科技保护国际合作基地等平台,带领地方博物馆解决发展和展示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彰显国家级、省级博物馆的示范引领作用。利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人民日报客户端、各省市平面媒体和融媒体等平台,加大黄河文化的宣传力度,营造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良好氛围。
敬请关注1月18日宁夏专辑
转载/光华锐评
统筹/ 陈永耘 责编/ 王茜 图文编辑/ 李鹏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我们
转载注明“宁夏博物馆”版权信息
地址:银川市金凤区人民广场东街6号
官方网站:www.nxbwg.com
官方微博:新浪微博@宁夏博物馆
官方抖音:365814939
电子信箱:546384116@qq.com
联系电话:0951-5085085 5085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