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骏驰骥骧——中国传统马文化展》齐聚天下名骏,把贵博6号展厅活生生的变成了厩苑!虽然展览已于2020年5月20日撤展,大家还可以通过线上VR展厅来回顾展览的精彩。
扫下方二维码观看VR展厅
难得一见的精品——甘肃武威磨嘴子汉墓出土木马
同样,在此文中也让我们再来看看展览中难得一见的精品文物吧。下图是来自甘肃武威磨嘴子汉墓的木雕马。在6号展厅众多小伙伴中,她灼灼其华,令人驻足!
难得一见的精品——甘肃武威磨嘴子汉墓出土木马

(图片:木马  汉  甘肃博物馆藏)

秦汉之际的雕塑,是中国雕塑发展史上所达到的第一个高峰。秦汉之际也是雕塑惟一成为主流艺术的时期。而木质雕塑因其材质,能够幸存下来的实属凤毛麟角,所以这件文物弥足珍贵!有一种说法:能见到的都是精品!驻立展厅,距今2000多年的精品近在咫尺,我们可以如此面对面的相互凝视,在咫尺之间去领悟,去感受大汉气韵,真是难得的机缘!

雕为减法,木雕亦是如此。所谓减法就是突高点减低点,从最高点开始依次递减,一遍遍一刀刀地减掉多余的木料。与青铜,陶塑相比,木雕不可回炉,因此,木工艺对工匠要求很高,除了一般雕塑技能外,还必须具备很好的空间想像力,对预期形象的整体构想成竹在胸,一旦动刀,在整个雕塑过程中不可随心所欲,必须严格遵守、时刻牢记"突高减低"的要诀,否则作品会越雕越小,越雕越走形。以这匹马雕塑为例,由于木材的自然属性以及马造型两高一长(头、腿高,身体长)特点,决定了木雕马的制作是分部位雕成再组装成型。这匹木雕马就是把头、脖、身、尾、腿作为部件单个雕塑完成后,再用榫卯或粘合方式组合而成的。工匠的空间想像力,决定了各个部位的比例是否和谐,韵律是否一致。而工匠取体赋形是否了然于胸,又决定了木质纹理的走势是否符合马生理机能的态势,否则,毛刺、鱼鳞等无法弥补的问题会不可救药地毁掉作品的美感!

木雕马的制作特点决定了制作过程中必然经历反复比对、多次调整,所以成型时间长,花费的精力多且无法模范式批量生产。因此,毎一匹木雕马都是不会"撞衫"的孤品。

从整体形象看,这匹马,头小、身短、腿长,身驱饱满、四肢劲廋、英姿勃发。显然具有“铜马相法”范式所规定的"优质战马"的体格特征。大凡雕塑作品没有明显的实用价值,制作它不是为了实用,而是为了寄寓、表达某种意义。明器是虚拟之物,目的是满足死者身前的愿望或在另一个世界的需要。所以,这匹木雕马与汉代其它马雕塑一样,都不是"铜马相法"的翻板,也都不是对现实物象的照抄,而是具有优质战马体格特征的某种意象的产物,是物化了的人的幻想、追求,深深打上了历史的“标识”。

然而,与众多的不同材质、不同形式的汉马相比,这匹马的形至神都缺乏一种澎拜的激情和生命的冲动,不属于汉代犷放壮美的审美主流范型,虽然它拥有无容置疑的战马体魄,但展现的并非大汉雄风式的"战"姿,而是山丹马场里"休假"的战马轻松怡然的时刻。显然是另类!

用现代雕塑艺术的标准看,这位工匠长于组织体积,用型体表达意趣:提起和挺立的腿构成的斜面与马身正平面切换成两个不同的大面,马头向左前方60度的扭转,在另一维度上又形成一个不同角度的斜面。这样的布局让形体有了变化、有了转折、有了对比,扩展了体积占有的空间,出现了多个视界,让观者无论从哪个角度都能看到一个立体的、生动的生命体。而块面之间的转折流畅、衔接协调,对比平和,因此,尽管要表现的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动态体,却洋溢着安静、怡然、舒展的气息。这应该是工匠休会并要表达的生命意趣,是大汉疆域广袤、政权稳定,人心归一带来的一种心态。

这件作品的表现手法粗犷、洗练。注重整体影像,不作精雕细琢,用现在的眼光看,其工艺甚至是粗陋稚拙的,然而正是这样的粗放恰恰产生出一种古朴厚重的艺术效果,完全彰显出大汉朴素的审美风尚!

粗放未必无巧,大汉工匠的智慧就在于"点到为止"。你看那马鞍:略微突起,呈梯形,大小适度,刚好打破了长方型马身平直的单一,马鞍上面依稀可见的彩绘的花纹以及因经常坐骑而造成的中部下陷的细节,不仅让马鞍有了柔软材质的感觉,更让观者的联想浸润了人的体温。

这匹马昂首挺立,汉代雕马标志性的S型造型使其气度非凡!马的重心微微后倾,马蹄起落似有节律的舞步,它似乎是发现了观众,欲行又止间转过头来,好似转身前的回眸,动作不徐不急,身线优美,姿态舒展,神情怡然,一股优雅自信的风韵倾刻间激发了观者的美感!这不禁让人想起那幅《戴珍珠耳环的少女》,想起舞台中央才子佳人画龙点晴的"亮相"!祁连山北麓的山丹马场该有多美呵!

工匠的着力点是马的面部,这也是作品的高光。伦廓清晰,刀法干净,"刀削式"的面庞上一双黑乎乎的眼睛。自诞生之日起,这双眼睛2000多年来从未回避来自任何方位的直视。无需语言,比语言更自信的眼神营造了无比广阔的外沿空间:㲼赋的瑰丽,隶书的舒展,梦蝶的迷离,赵飞燕的轻逸……!其实,浪漫的玫瑰色应是大汉文化的主色调,只是疆场的硝烟太浓,气吞山河的壮志太宏大!她并非另类,她是大汉千结柔肠,万般风雅的代言!

二千年前的中国工匠们凭借日复一日的观察,凭借着对马的挚爱,相对准确地描述对象的实体的同时,用完美的雕塑艺术的语言塑造出心中的梦想,凝固了生命的永恒!一千多年后的罗丹不就是这样的追求,二千多年后的我们,不也是遵循这样的审美标准?!

木雕保存条件极其严苛,汉代大部份木作品已朽失于地,我们能与这2000多年前的木马相遇,当然与西北地区干燥的自然条件相关。然而,长达两千年的蹉跎,当磨嘴子汉墓群打开时,许多表面上看起来完好无损的木雕马,内部早己千疮百孔,无法示人!2007年,甘肃省博物馆悄然启动了规模空前的修复工程,面临的难度之大,克服的困难之多,是常人难以想像的。在各方努力下,终于拯救了几百件木质文物,这匹木雕马就是其中幸存者。

木雕马再现了2000多年前的历史细节,她是汉朝河西走廊28万屯垦戍边军民的见证,是古代中国民族融合、文化互鉴的结果!

当我们凝视着这匹来自山丹马场的骏马,似乎回到了大汉,我们深深地被大汉王朝荡气回肠、浪漫无拘的艺术魅力所征服!

真是难得的艺术瑰宝!

文字:王静玉 编辑:信息中心 审核:王曼
难得一见的精品——甘肃武威磨嘴子汉墓出土木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