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极子按:由深及浅是万事万物的一个运动规律,正如现代人在解决复杂问题时,“扁平化”或“降维”往往成为不二之选。

被后人称为“克拉克瓷”的中国外销青花瓷,历经隆庆、万历、天启三朝,直到内忧外患的崇祯时期才逐渐退出国际市场。今人在研究克拉克瓷所承载的东西方贸易史之余,完全有必要去关注一下青花瓷上的纹饰对西方艺术的潜移默化,毕竟这是中国文人画第一次面向西方的大规模输出。在这波东风西渐的浪潮中,伦勃朗是受中国画影响最巨的一位。
 
缸比盆深盆比碗深碗比碟子深
▲ [荷] 伦勃朗《自画像》,1665-1669年,布面油画,114.3 x 94 cm
英国伦敦 肯伍德府藏
 
伦勃朗曾经长期生活在阿姆斯特丹,这座城市在整个17世纪一直都在为荷兰东印度公司充当着克拉克瓷的分销中心,在这里伦勃朗接触到海量的中国外销瓷。画家自年轻时代便将大量财产用于艺术品的收藏,在旁人看来这种一掷千金的疯狂行为贯穿了伦勃朗的毕生,直到他晚年破产时,人们在1660年的财产拍卖清单上发现,他这一生收藏的中国瓷碗和瓷偶数量惊人。

缸比盆深盆比碗深碗比碟子深
▲ [荷] 威廉·卡尔弗《静物画》,1662年,布面油画,79 x 67 cm
西班牙马德里 提森-博内米萨博物馆藏

缸比盆深盆比碗深碗比碟子深
▲ 明末清初 青花堆塑八仙过海粥罐
 
出口到欧洲的青花瓷形制不一,图案多样,但大多是碗盘碟子之类“躺”着的瓷器,瓶罐壶尊这类“立”着的瓷器并不多见。原因呢很简单,运输时立着的瓷器在船舱里占地多,易倒易碎,不如贩运一摞一摞的碗盘碟子安全划算。在17世纪众多以餐具为主题的静物画中,如果出现了稍微高大的瓷器,那往往是模仿克拉克青花瓷的代尔夫特蓝陶。这种蓝陶虽质地不甚坚实,但由于是荷兰本地产的,所以运输方便、造价低廉。

缸比盆深盆比碗深碗比碟子深
▲ [荷] 尤利恩·范·斯特里克《代尔夫特蓝陶与锡盘静物画》,17世纪中晚期,布面油画
 
“缸比盆深,盆比碗深,碗比碟子深,最浅的是碟子,最深的是缸。”相声泰斗马三立先生能洋腔洋调地把这段贯口说得和英语一毛一样。马先生这段散装英语清晰地说明了瓷器的高矮深浅,而瓷器的器型也决定着开光画片的类型。如果要画的是扁平的碗盘碟子,瓷工们就会从历代名家的“横卷”里挑选模仿对象;如果是更立体的瓶罐壶尊,其画片则多半从“立轴”中截取。

缸比盆深盆比碗深碗比碟子深
▲ [明] 吴伟《渔乐图》轴,绢本设色,纵270厘米,横174.4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缸比盆深盆比碗深碗比碟子深
▲ [明] 吴伟《渔家乐图》,1507-1508,纸本水墨淡设色,纵27.3厘米
私人收藏

缸比盆深盆比碗深碗比碟子深
▲ 清康熙 青花山水人物图方瓶,高52.7厘米,口径14.6厘米,底径12.1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躺瓷画片仿横卷,立瓷画片仿立轴。这一规律尤其适用于山水母题的瓷器,所以伦勃朗在阿姆斯特丹市场上看到的大多是带有横卷山水开光的躺瓷。这类瓷虽说不太高级,但器身上的山水画开光却深刻影响了伦勃朗的墨水风景素描。
 
缸比盆深盆比碗深碗比碟子深
缸比盆深盆比碗深碗比碟子深
缸比盆深盆比碗深碗比碟子深
▲ [荷] 伦勃朗的风景素描
 
伦勃朗常用铁瘿墨水绘制风景简笔画,偶用淡褐色,但二者都是水性介质,结合着画家从1647年开始使用的吸水能力更佳的“和纸”,洇染效果就更接近中国水墨山水画了。伦勃朗的风景素描一如克拉克瓷的横卷山水开光,呈条带状沿水平方向延展,虽笔意简约,却极富表现力,总体意境冲远,构图疏朗,颇有北宋画家赵令穰《湖庄清夏图》的意蕴,而赵的这幅长卷恰好是景德镇瓷工经常仿效的图样。

缸比盆深盆比碗深碗比碟子深
▲ [北宋] 赵令穰《湖庄清夏图》卷(局部),绢本设色,纵19.1厘米,横161.3厘米
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藏
 
缸比盆深,盆比碗深,碗比碟子深。深有深的城府,浅有浅的坦荡。由深及浅是事物的一个运动规律,正如现代人在解决复杂问题时,“扁平化”或“降维”往往会成为不二之选。

缸比盆深盆比碗深碗比碟子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