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承:江口沉银遗址考古的区域勘定和前期准备)

考古不是挖宝:考古工作的过程和成果

正规的文物考古工作和盗掘有着本质的区别,考古工作必须对所得进行记录、保护、研究和展示。

总的来说,本期挖掘主要发现有大量金银器聚集,包括西王赏功金币、各类金银册、金宝、藏银木鞘等。

考古工作者们对这些文物及其出土地点、过程都进行了拍照、摄影、三维扫描工作,同时他们也会为这些文物登记身份,录入基本信息,办理“文物身份证”。随后还会对文物进行绘图、制作拓片,并整合出版考古工作报告供学界及公众进一步研究。除此之外,宏观的考古定位和航空测量能够帮助得出文物分布图,得出历史信息。例如,通过对于沉银聚集区和大量聚集现象的分析,就可以提示沉船上金银器分船分箱的有序装载方式。这些记录工作必不可少,是对考古工作的忠实反映。

文物出土后,必须进行文物现场的检测和保护,防止它们受到二次伤害,例如用湿毛巾包住木鞘加湿,防止木头开裂等等。在后续也会在文物实验室进行进一步检测和保护,以供研究工作之用。

江口遗址出土文物文物大部分来自大明王朝,小部分来自大西政权,对于它们的研究对于历史真相的进一步了解很有帮助。

l 金银册:本次出土的金银册保留了清晰的刻字,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如万历二十六年的册封荣王朱翊珍金册、册封末代楚王朱华奎金册。在明代,金册是用来册封藩王的,只有皇后、太子、太子妃、亲王、亲王妃、世子和世子妃可以用,是明代册封最高级别的物品。明代金册两页一副,但出土后这两页外观差异较大,看上去不像是成套的,其原因在于它们沉水后随水漂流,导致埋藏条件不同,故呈现出不同的出土特征。而银册则是亲王的庶出,也就是郡王册封时所用的物品,如内江王、富顺王等等。

震旦博物馆活动回顾 _ 张献忠的宝藏——江口沉银发掘记(三)
一副金册

l 荣王之宝:体现明代的册宝制度,册封时与金册搭配使用。

l 蜀世子宝:含金量极高,重量逾16斤,出水时被切割成五块,其中四块在同一区域被发现。横断面可以见到清晰的切割痕迹,故推测应为张献忠在攻占蜀王府之后的故意破坏,可能被视作破坏明朝政权权力的象征。

震旦博物馆活动回顾 _ 张献忠的宝藏——江口沉银发掘记(三)
“蜀世子宝”金印

l 明代官银:江口遗址出土了大量银锭,如“嘉定府”五十两官银九枚。这些动辄五十两的大额银锭并非为流通购买之用,而是官府纳税的专用银锭。根据银锭的制式和上面的刻字,可以发现它们来自于全国不同的地区,指向不同的税种,有人口粮银、秋粮银、宗禄银、饷银等等,繁多冗杂,体现了明代晚期苛收杂税的乱象。纳税时,官员会在衙门门口放置木箱,百姓将自己的税钱用纸包上并写上姓名、税种等投入,核对无误后,官员会委托银铺银匠把这些税银重新熔铸成银锭上缴。银锭上通常会刻有银匠的名字便于追责。

在当时,全国并没有统一的铸锭机构,所以地方制式很多样,且有些形状欠规整。但是银锭作为称量货币来说,重量够、成色足即可,其上贴补的小银片就是用来补足重量误差的。最后银锭会放在木鞘中运输,有时也会在木鞘中放一些碎银,以防运到北京之后因为银锭称重不够而被问责。白银的来源在国内主要是云南,后来也有很多进口的白银。在发掘过程中,考古工作者发现有些银锭落水后因为某种原因留在了原地而没有经过长距离的漂流,以至于嵌入了砂岩河床,这种情况也更能说明张献忠当年沉银的地点确实就在附近。

l 藏银木鞘:是木制的装载和运输银锭的容器。对于遗址三年的发掘中,总计发现有三个完整的藏银木鞘。除此之外,还发现了一些整齐排列的银锭聚集,其形成原因很可能就是包装的木鞘在水中腐烂之后,其中的银锭依然按照原本的排列方式沉于水底。

震旦博物馆活动回顾 _ 张献忠的宝藏——江口沉银发掘记(三)
藏银木鞘

l 大顺二年、大西元年银锭:大西国内部收税之用,大西政权货币的出土能够说明其有一套自主的财政制度。

l 大顺通宝铜钱:同为大西政权货币。这些铜币铸造精美,远远优于明代晚期铜钱。原因在于其使用的铜原料是由当时王府里的钟鼎礼器、寺庙中的佛像熔铸而来,品质上佳。

l 西王赏功钱币:此类钱币存世及其稀少,本次发现有完整的西王赏功金币和银币,证实了之前上海博物馆所藏类似钱币孤品的真实性,同时也有力地证明了遗址与张献忠的直接相关性。这类钱币主要用于赏赐功臣,并非作为流通之用。

震旦博物馆活动回顾 _ 张献忠的宝藏——江口沉银发掘记(三)
“西王赏功”金币

l 金银首饰、纽扣、发簪:成箱出土的大量衣饰和首饰印证了文献中对于张献忠敛财时“锱铢不遗”的记载。

震旦博物馆活动回顾 _ 张献忠的宝藏——江口沉银发掘记(三)
出土大量银发簪

l 兵器、火器、铅弹:考古工作者首先发现了三眼火铳等火器,随后偶然在岩石缝中发现了散落的铅弹。

l 烧熔金银器:可能是为船身着火所致,印证了文献中关于顺治三年张献忠与杨展在江口发生水战的记载。

未竞之旅:后续利用和展望:

江口沉银遗址以实物印证了张献忠沉银的传说,不但历史价值高、学术意义大,也吸引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各类新闻报道、衍生报道都使得考古成果为更广泛的公众所熟知。另一方面,考古现场也会每年招募志愿者来走进考古现场,体验真实的考古工作。

同时,国家博物馆等机构曾就江口沉银的考古发现举办特别展览,遗址博物馆也正在筹建,期待通过展示活动,能将考古成果更有效地传播出去,促进公众教育和学术研究。

震旦博物馆活动回顾 _ 张献忠的宝藏——江口沉银发掘记(三)
国家博物馆举办就江口沉银遗址考古成果举办特展

*本文由震旦博物馆7月25日举办“张献忠的宝藏——江口沉银发掘记”讲座内容整理而成,讲座嘉宾为刘志岩老师。
 
(本文图片来源均来自网络)

主题:【学术讲座】张献忠的宝藏——江口沉银发掘记
讲师:刘志岩
合作单位: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科技考古中心、浦东新区文物保护管理所
线上回放:请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震旦博物馆官方号,关注并收看!

震旦博物馆活动回顾 _ 张献忠的宝藏——江口沉银发掘记(三)


关于震旦博物馆
震旦博物馆活动回顾 _ 张献忠的宝藏——江口沉银发掘记(三)
震旦博物馆是震旦集团创办人陈永泰先生回馈社会的一项文化志业。博物馆秉承对中华文化“保护、传承、奉献”的理念,集典藏、研究、展览、营运、传扬为一体,从古器物学的角度对文物进行解析研究,多角度、多面向的对观众揭示历史文物的丰富内涵。

参观时间
周二至周日 10:00-17:00/
周五延长至21:00/
周一休馆

售票时间
周二至周日 9:30-16:00/
周五延长至20:00

票  价
RMB60/优惠票价请依照现场票价


版权声明:
1.本公众号所有原创内容图文的著作权、版权,均归微信公众号“震旦博物馆”所有。
2.其他方式转载或引用本公众号内容与观点,请表明转载及出处。
震旦博物馆活动回顾 _ 张献忠的宝藏——江口沉银发掘记(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