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被疫情几乎占据了全部的2020年里,最热门的电影是什么?
不不,不是网飞的新片,也不是经典回顾的名作,今年全年的最佳口碑,甚至都不算一部电影——
音乐剧《汉密尔顿》。
《汉密尔顿》于2015年登陆百老汇,迅速成为万人空巷的热门剧目,不仅场场爆满,而且一票难求。
而今年,迪士尼就在疫情期间适时放出了《汉密尔顿》2016年在纽约理查德·罗杰斯剧场的演出现场,算是给因为疫情关闭的百老汇和想去现场观看的粉丝们搭起了桥梁。
9.5的超高分登顶2020豆瓣最高分
那咱来说说,这部能和《歌剧魅影》《妈妈咪呀》《悲惨世界》等剧目平起平坐的新剧,到底好在哪儿。
《汉密尔顿》讲述的是美国早期政治家、美国独立的奠基人之一亚历山大·汉密尔顿的人生故事,从一个独自来到新大陆求生的孤儿,到成长为开国功臣,剧本以真实历史为蓝本,在舞台上重现了这位历史人物的一生。
作为一部“主旋律”剧作,《汉密尔顿》一方面呈现了汉密尔顿和后来同为开国元勋的华盛顿、杰弗逊等人一起对抗英军,争取独立的英勇事迹,剧本的后半段,也集中于这位传奇伟人的个人生活和悲剧结局。
既歌颂了他的伟大事迹和不朽贡献,同时也不回避他曾经招惹上的桃色新闻和与战友们的矛盾关系。
在不到3个小时的长度中,《汉密尔顿》尽其可能地书写了一个历史人物身上最值得纪念和唏嘘的故事,将严肃的历史题材写成了荡气回肠的英雄儿女传,可以说是相当少见了。
但是真正让这部音乐剧获得巨大关注的,除了它的内容确实稳扎稳打,堪称史诗,而更重要的是,它在形式上做出的更多创新。
比如在剧中加入了大量嘻哈和饶舌歌曲的旋律。
和大多数人印象中音乐剧都是身穿礼服,引颈高歌不同,《汉密尔顿》中充满了一点也“不严肃”的各种风格的音乐。
不仅各位开国元勋们一张嘴就“动次打次”,甚至还给领袖们安排了“battle”段落,可以说非常接地气了。
不仅仅是“戏说”历史,音乐剧《汉密尔顿》还启用了大批非裔和拉丁裔演员来出演剧中的历史人物,以至于在舞台上出现了大批美国开国元勋从白人变成有色人种的景象。
虽然这种选角倾向在几年后的今天会有些过于追求“政治正确”的质疑,但也的确为传统音乐历史剧带来了新的风气。
整部剧几乎从头到尾都在与传统的舞台剧规则背道而驰——当代流行文化、网络时代的笑料、多元风格,甚至在舞台调度和设计上也相当不拘一格。
包括极具有电影感的闪回、升格、心理活动外化等等技巧都在《汉密尔顿》中得以呈现,让这出音乐剧在歌曲之外获得了更丰富的内涵,也能激起更广泛观众的回应和反响。
这或许是《汉密尔顿》这部作品能够在疫情期间上线之后,获得如此巨大关注的原因所在。
剧本和表演本身的质量上佳之外,在这个无法去剧院的特殊情况下,将这样一出“非主流”的音乐剧通过网络呈现给那些宅在家里百无聊赖的观众们,在某种程度上放大了这部作品的优势所在。
《汉密尔顿》的成功,再次将舞台与影视相互转化的可能性摆在了我们面前。
毕竟相对于流水线生产的各种套路类型片,哪怕是平时不进剧院的观众,也会在《汉密尔顿》所描绘的历史当中感受到音乐剧舞台的独特魅力。
想要复制舞台的临场感,一直是电影人们试图从舞台上复制到银幕的东西。
相比起《汉密尔顿》只是将舞台表演单纯拍摄下来的“录像”作品,将音乐剧改编成为歌舞片,或者将舞台故事直接改编成电影的作品也是数不胜数。
无论是百老汇经典剧目《歌剧魅影》《猫》还是《悲惨世界》,还是我们熟悉的国产舞台剧《暗恋桃花源》《雷雨》或者《驴得水》,都试图在舞台和银幕之间找到转化的途径。
《暗恋桃花源》
但是要将舞台搬上银幕显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电影版《猫》沦为笑柄的故事或许是最好的反面教材。
创作者既要面对两种艺术形式之间的种种不同,还要时刻考虑原版观众的苛刻眼光和各种要求,从情节改动要演员选择,步步都堪称艰难。
更重要的是,在各种媒体形式相互结合的今天,电影和舞台的区别还真的重要吗?
这次作为舞台现场来发布的《汉密尔顿》,在当时拍摄了三天,前两天是正常演出,最后一天是无观众表演,用以补拍特写。
再加上各种不同机位和角度的摄影机,更让这次拍摄并不是简简单单的“现场录像”。
在家里看舞台剧,只不过是疫情之下的权宜之计,但正如经历疫情之后,不少人开始思考线上制作、发行和观看的更多可能性和潜力。
在观赏习惯和技术不断变化的未来,无论是舞台还是银幕,都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疫情过后逐步迎来重生的影视人们,正迎来探索未知新领域的好机会。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豆瓣及网络,若有侵权请主动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