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一件宝,见一座城”,开启历史记忆,传承文明印迹。大同市博物馆、大同日报社合作在大同市博物馆、大同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推出【发现大同】栏目,第一季以“品鉴文物”为主题,用一件件文物串联起一座城的“故事”,再现古都盛世风华,细酌城市厚重历史。每周日,让我们一起相约大同市博物馆,将镜头与目光聚焦这些“文明密码”。
时代越久远,
建筑越难穿越风雨侵蚀、岁月洗礼
保留到今的古建
大部分为塔、宫殿、寺庙等
而普通人的住宅却很难存留下来
想要知道他们真实的住宅
除了画作
我们只能依靠另一种更直观的实物
陶屋、陶楼
随着一件件陶屋、陶楼的出土
也揭开了远在两千多年前
中国这片土地上
普通人的真实生活场景
……
汉代陶屋
01
陶屋、陶楼 是个啥?
陶屋、陶楼,和陶马、陶牛、陶俑一样,都是明器、随葬品。是事死如生的古人,照搬现实生活中场景、器物,为逝者安排了一个模拟生前荣华富贵的“世界”。而正是这种模拟给了后人一个窥见历史真实场景的机会。
陶屋、陶楼一般是微缩的住宅,是古人敬献逝者的“房产”。无论是楼阁式、还是重屋式陶屋,都是生者对逝者琼楼玉宇、富足生活的想象。
▲ 居者有其屋!这是汉砖上可以看到的生活场景 资料图
02
为什么汉代多陶屋?
在两汉时陶楼成为一种普遍流行的随葬明器。而从目前国内出土的陶屋、陶楼等墓葬品来看,大部分为汉代。网友不禁要问:为什么是汉代?
国力昌盛,建筑发展进入鼎峰
▲ 资料图
中国古代建筑在汉代迎来了第一个高峰,西汉末年,独特的建筑体系已基本形成,在此基础上还综合运用绘画、雕刻、文字等内容进行装饰,达到结构与装饰的统一,树立了中国古代建筑的传统典范。
以厚葬为德,薄终为鄙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整个社会提倡以“孝”齐家治国的道德观念,还产生了“举孝廉”的选官制度,社会兴起了一股崇孝之风,生前悉心侍奉,死后厚葬。《后汉书·光武帝纪下》中有记载:“以厚葬为德,薄终为鄙”。
有钱人家不惜财力,随葬品照搬现实生活中的全貌,模型明器涵盖了墓主人生前生活的方方面面,院落、亭楼、坞堡、水池、水田、舟船、仓廪、井、灶等,应有尽有。普通人家则将死者生前享受不到的高楼、成套生活器具等做成模型放入墓葬,祈愿死者能在死后享受。厚葬之风愈演愈烈。
汉人对房屋住所的重视
《汉书·谷永传》中记载:“薄收赋税,毋殚民财,使天下黎元咸安家乐业。”
中国人都希望有一屋可以避寒,有一屋可以为家。这几乎成了几千年不变的向往。王臣贵族有宫殿、楼阁铺排豪华气派的生活,贩夫走卒有茅屋温暖御寒。而在一个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时代,这种观念尤为重要。
03
琼楼玉宇与中式别墅
不论是汉代陶楼,还是当代以纸屋做替代,不变的是中国人对另一个世界生活的祝福与希冀,不变的是人们生前逝后对“居有所”的执着追求,更不变的是中国传统美德的根与魂。
从大同出土的汉代陶屋、陶楼看,它们不仅制作精美,更极具创意与设计感,可以说是国内出土陶屋中的精品。
大同出土的陶屋、陶楼:
01
广灵县北关汉墓陶楼
陶楼宽60厘米、残高96厘米。
1992年5至7月,大同市考古研究所对广灵北关公路沿线进行了考古勘探和抢救性发掘,共清理墓葬23座,出土文物近300件。文物以陶器为主,其中就包括这件制作精美、端庄大气、气派非常的陶楼模型。
三层楼阁,楼身为方形,正面开门,楼上有网格状明窗。平座为方形,出跳插栱作转角、补间铺作一斗二升,共八朵,上承纵横的枋(在柱子之间起联系和稳定作用的水平向或者与梁垂直方向的穿插构件),加大平座上部尺寸。平座上施勾栏,平面为正方形,屋顶出檐深远。
屋檐下加了围栏,可以遮阳、避雨,或凭栏眺望。
楼顶呈庑殿顶式,正脊颇短。顶面有瓦垄、垂脊,出檐雕瓦当,以“十”字区分,内饰乳钉纹。
楼身施白地,门框、窗扇、勾栏、铺作则涂红彩。
02
阳高县汉墓陶楼
1992年大同市阳高县古城镇安家皂出土。
长48.5厘米、宽34.5厘米、高53厘米。
这件陶屋完全不同于北方的四合院落,更像一幢独栋别墅。模型为平面方形,一进院落,建于台基之上。
入口位于院落的一角,设斜坡踏道。二层楼阁在院落的两侧,均朝向入口,内设小院。显然是一个建筑设计独特、布局紧凑的私享空间。
建筑均为重楼瓦屋,前后两面坡瓦顶。
门屋两层,两面皆为坡屋顶。
长方形菱形格窗雕刻精美。
门前卧着一只狗,为主人看家护院。
“
我们用一件件宝物来品鉴辉煌的北魏平城时代,也让大同人更添自豪感。其实何止北魏,大同作为辽金陪都同样开创了令人瞩目的文化盛景。
搬好小板凳,相约下周六,
我们一起说说 辽金三彩瓷。
”
栏目题字:杜鹃
摄 影:景行大同 李航
文案编辑:贺英
资料提供:王雅玲 王利霞
联系我们
电话:0352-2303518
微信:datongmuseum
地址:大同市平城区太和路
官网:www.datongmuseu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