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章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既是是权力符号,也是审美象征。无论是秦汉争夺传国玺,还是乾隆皇帝点赞狂,都和印章的历史息息相关。

不过,看见电视剧金光闪闪的大印章,我们也不禁要问一句——这合理吗?

苏博展览丨巴掌那么大的印章,朕也没法用啊!
电视剧中夸张的“传国玉玺”
图源 网络

01
小印章,大能量

今天的印戳,大多数是沾上红色印泥盖在纸上,作为签署之用。但在秦汉时期并非如此。那时候,印章的实用性在于封口防拆。

绳子捆扎书信,打结,粘上一团泥巴,盖上印章,干透了之后,就成了“封泥”。这样,印章的尺寸不能太大,否则在小小的封泥块上就不适用了。

实际上,汉代人不缺黄金,只是金印不敢做得太大。本次展出的“王精金印”就是这样,边长1.1厘米,高1厘米,不用放大镜都难以看清。

但在汉代,这样尺寸的金印,已经在万人之上了!

苏博展览丨巴掌那么大的印章,朕也没法用啊!

迄今发现最大的秦汉时期金印,是南越王的“文帝行玺”。这枚印玺长3.1厘米,宽3厘米,重148.5克。

如果你到广州的南越王墓去实地看看,或许觉得太小。但是按秦汉制,帝玺尺寸为“方寸二”,即边长2.7-2.8厘米。南越王金印硕大尺寸妥妥地僭越了皇帝的规制。

苏博展览丨巴掌那么大的印章,朕也没法用啊!
苏博展览丨巴掌那么大的印章,朕也没法用啊!
南越王“文帝行玺”印钮及印面
图源 西汉南越王博物馆:《西汉南越王博物馆珍品图录》,北京:文物出版社,2007,页32-33

02
“金龟紫绶”的尊贵

秦汉统一天下之前,印章还没有严格的使用制度。《通典·嘉礼八》中记载:“三代之制,人臣皆以金玉为印,龙虎钮,唯所好也。”就是说,造印章使用金属材料,各种神兽形状,都凭个人喜好。

进入汉代,官印材质及绶带颜色就有了严格的规制。《汉书·百官公卿表》记载:“相国、丞相,皆秦官,金印紫绶。”因为印章上的钮部经常蹲一只神龟,“金龟紫绶”也成为官居高位的美称。

金色的龟龟,紫色的绶带,不知道各位在看展览的时候,能不能感受到这份“贵气”呢?

苏博展览丨巴掌那么大的印章,朕也没法用啊!
布展中,人员现场调节金印位置
图源 苏州博物馆,屠焕赟摄

03
成也黄金,败也黄金

汉代是黄金印的“黄金年代”,不仅地位尊崇、法度严明,而且有匠心与艺术性,学印、藏印者都很珍视。隋唐以后,封泥形式废弃,用印习惯转变为纸绢表面用朱红印泥盖章。至于那种“巴掌大的印章”,是明清以后才常见的了。

迄今为止,两汉出土、传世的金质印章仅仅二十余枚。纵观近数十年的考古发现,我们或可作一悲观猜测:中原核心地带的汉代金印早遭劫掠,难以留存。金印既使其主人身份得以昭彰,又为其招来祸患。在战乱之时,带有经济与权力双重意义的金印首当其冲地被劫掠。

苏博展览丨巴掌那么大的印章,朕也没法用啊!
四川江口沉银遗址出土的被张献忠裁开的蜀世子宝金印
图源 新华网,新华社记者刘坤摄

近年发现的四川彭山江口沉银遗址中,发现了被明末张献忠军队大卸八块的“蜀世子宝”金印。而江口沉银遗址出水的“永昌大元帅印”虎钮金印,最早被盗贼捞出,卖出数百万的天价,被判重刑……无论是急于攫取权力的篡位者,还是忙于抢掠财宝的盗宝者,竟如宿命一般纠缠其中。人们以黄金作庄严之物,却又得之毁之,金印存世者寥寥,确为造化弄人。

与青铜的列器藏礼、玉石的内敛含德不同,黄金以其张扬的色泽与不朽的质感步入殿堂。正因如此,方寸大小的金印,浓缩了人们对权力的理解。

只不过在经济实力发达的今天,小小的金印似乎不能满足观众的兴致,于是影视作品里为秦汉群雄安排巴掌大的印章,真是煞费心思了。

苏博展览丨巴掌那么大的印章,朕也没法用啊!
本文作者
冯尖
香港中文大学物理系
研究助理
苏博展览丨巴掌那么大的印章,朕也没法用啊!
展览时间:2020年9月30日至2021年1月3日
展览地点:苏州博物馆负一层特展厅

苏博展览丨巴掌那么大的印章,朕也没法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