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兰州市博物馆概述
兰州市博物馆位于甘肃省兰州市庆阳路 240 号,依明代白衣寺旧址而建。馆舍占地面积 4578.6 平方米,建筑总面积 5712.9 平方米,其中展厅面积 3602 平方米。现有包括中轴线上的文物建筑铁柱宫(大门)、白衣寺大殿、白衣寺塔、综合办公楼和东、西两组仿古建筑在内的馆舍。综合展示楼共五层,地下两层,地上三层,功能分区明确。
作为综合性博物馆,兰州市博物馆收藏丰富,涵盖陶、瓷、金属、石、玉、纸质等类别。截至 2022 年,馆藏文物 12720 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 53 件,二级文物 93 件,三级文物 759 件。2024 年,兰州市博物馆荣获国家一级博物馆殊荣。它不仅是文物的收藏地,更是展示兰州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通过丰富的馆藏文物和精心设计的展览,兰州市博物馆向人们展示了兰州从远古到近代的历史变迁和独特的地方风情。无论是对历史文化感兴趣的学者,还是普通游客,兰州市博物馆都是了解兰州历史和文化的绝佳场所。
二、历史沿革
(一)前世今生
1981 年,兰州市成立文物管理处,这便是兰州市博物馆的前身。1984 年,兰州市博物馆正式成立,原址在酒泉路互助巷 2 号,也就是现甘南路八路军兰州办事处纪念馆旧址。1991 年,兰州市博物馆迁至庆阳路 240 号建馆开放。2008 年,全国博物馆由国家财政补贴免费开放,兰州市博物馆迎来参观人数高峰,但也暴露出展厅面积狭小、周围建筑物密集等问题,存在交通、消防、安全等隐患。2012 年,兰州市委、市政府决定对兰州市博物馆综合展示楼进行重建并提升改造基本陈列。2013 年 7 月,升级改造工程正式开工建设,总投资 5170.91 万元,历时 6 年。2019 年 8 月 26 日,完成改造工程,重新对外开放。
(二)重要节点
2019 年重新开馆后,兰州市博物馆不断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博物馆的基本陈列 “大河流韵 —— 兰州历史文物展”,采用实物展览与现代化影像技术相结合的方式,全面展示兰州的历史和文化。此外,兰州市博物馆还在不同时期被命名为多个教育基地。1996 年,被兰州市委、市政府命名为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21 年,被甘肃省社会科学界联席会命名为 “甘肃省社会科学普及示范基地”;2022 年,被兰州市社会科学院授予命名为 “兰州市社会科学普及示范基地”;2023 年,被兰州市委宣传部、兰州市教育局认定为兰州市 “大思政课” 实践教学基地。这些重要节点不仅体现了兰州市博物馆在文化传承和教育方面的重要作用,也为其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建筑特色
(一)依古而建
兰州市博物馆依明代白衣寺旧址而建,充满了浓厚的历史韵味。中轴线上的文物建筑铁柱宫(大门),其前身是清代江西会馆,建于清乾隆年间,规模、制式保持原样,90% 的构件为原建筑构件,结构精巧,道家风格浓郁。枋间饰以灵芝、石榴等吉祥纹样,前廊两侧砖雕海棠心槛墙精细繁华。白衣寺大殿旧名白衣菩萨殿,始建时间较早,据推算当建于明英宗天顺四年前后,如今作为游客服务中心与文创中心,在这里可以感受到历史与现代的交融。而白衣寺塔始建于明崇祯四年,塔高 25.6 米,实心砖塔,由塔基、须弥座、塔身及塔刹四部分组成。须弥座青砖雕刻,图案丰富多彩,塔身下部覆钵式与上部阁楼式相结合,风格独特,且塔身每层八面均开有佛龛,共计 96 尊佛像,每层每角悬挂风铃,共 96 只,展现出极高的艺术价值。这些文物建筑见证了历史的沧桑变迁,为兰州市博物馆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二)布局精巧
综合展示楼共五层,地下两层,地上三层。负二层为文物库房,为文物的保存提供了安全稳定的环境。负一层与地面一层为文物展厅,在这里,观众可以欣赏到丰富的馆藏文物,感受兰州的历史文化底蕴。二层为展厅与报告厅、信息资料中心,既可以举办各类展览,又为学术交流提供了场所。三层为办公区,保障了博物馆的日常运营管理。这种分层布局科学合理,充分发挥了各个区域的功能,使得兰州市博物馆能够更好地为观众服务,展示兰州的历史文化魅力。
四、基本陈列
(一)大河流韵
“大河流韵 —— 兰州历史文物展” 从远古时代至近代共分五个单元,生动地展现了兰州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独特魅力。
第一单元 “远古文明 —— 神秘彩陶”,主要展示了兰州地区远古时期的彩陶文化。马家窑文化的彩陶以其精美的纹饰和独特的造型,成为这一单元的亮点。这些彩陶不仅是实用的器皿,更是古代先民艺术创造力的结晶,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审美观念。
第二单元 “青铜文化 —— 民族交融”,呈现了兰州在青铜时代的历史风貌。这一时期,不同民族在兰州地区交流融合,留下了丰富的青铜文物。西周青铜簋、鼎、盉等文物,造型精美,工艺精湛,见证了当时的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
第三单元 “汉唐古道 —— 丝路要津”,突出了兰州在汉唐时期作为丝绸之路重要节点的地位。这一单元展出了大量的汉唐文物,如丝绸、陶瓷、青铜器等,展现了兰州在丝绸之路贸易和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
第四单元 “宋元津城 —— 渡口烽火”,主要突出了宋代兰州地区成为多民族共融、重要军事要塞和渡口的特点。选出了宋、元、西夏等时期有特色的文物,主要有宋代磁州窑、耀州窑瓷器、三彩元宝枕、元代皈依瓶、宋代泥塑罗汉头(阿难、迦叶)、西夏首领铜印、宋代老子骑牛造像等。宋时的兰州,一直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宋、吐蕃、西夏、金反复争夺兰州,筑城建堡,修筑工事。兰州成为茶马互市的重要场所和货物集散之地。
第五单元 “明清风韵 —— 金城揽胜”,呈现的是明清时期的兰州。这个单元包括白衣寺塔出土明代鎏金佛造像、金镶玉抱子观音簪、鱼篮观音簪、明代诗文书画香包、德化窑白瓷人物造像、明代印花丝织品、明肃王墓出土香薰炉、清代苏氏祖先堂、清代瓷器等。此外,还有以清末光绪年间浅绛山水画《金城揽胜图》为蓝本制作的兰州明清城池壁画与沙盘模型,让观众了解到当时兰州城的规模与军事作用,明肃王对兰州的建设和统治以及清代陕甘总督左宗棠和升允的功绩等。
(二)现代影像
兰州市博物馆采用实物展览与现代化影像技术相结合的方式,极大地增强了展览的吸引力。在展览中,通过数字技术完整、生动、互动地活态化再现文物本体及其历史文化内涵。例如,全息影像用声光电展现着四千多年前先民们 “嗨气氛” 的彩陶鼓,让观众仿佛穿越时空,亲身感受古代先民的生活场景。《文物有话说》系列文物抗疫海报也将文物与谐音梗玩转起来,以新颖的方式吸引观众的注意力。“金城揽胜图活态展示数字化保护项目” 在高精度数据采集的基础上,结合兰州市老照片,综合运用多种数字化展示手段,将清代晚期兰州市整体布局、城市街景、早期工业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作 “活态” 展示,让观众更加直观地了解兰州的历史变迁。此外,博物馆还设置带有背景故事的导览系统,引导游客游览博物馆,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扫描图形、扫描文物,游客能够参与互动,深入了解展厅藏品的详细内容。虚拟博物馆的形式,通过三维建模技术构建完成真实性极高的虚拟展厅环境,以字画为例,以影视语言和游戏概念设计 VR 体验过程,构建场景、字画、字画内涵三个方面的活态化艺术展示。通过虚拟头盔的基站定位功能,使游客和参观者可以在 1:1 的虚拟书画展厅场景中自由行走,观看典型馆藏字画,通过光照模拟真实环境,增加探索趣味性,让参观者走入画中,与画中的环境和人物产生交融,带来全方面沉浸的体验。
五、重要文物
(一)镇馆之宝
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彩陶鼓,作为中国已知最早的打击乐器之一,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它见证了古代先民的音乐创造力和文化传承。
西周卷体夔纹青铜簋,国家一级文物。通高 14.6 厘米,口径 19 厘米,底径 14.3 厘米。整个器物保存完整,纹饰十分讲究,造型图案精美。簋的两边为耳,呈环状,上部各有一变形的龙首,显得十分庄重、大气。周身布满绿锈,脱锈之处露出青铜光泽,透出历史的厚重之美。铸造工艺在西周时期属于较为上乘之作,夔纹是图腾纹饰,《说文》中云:“夔如龙而一足。”
(二)特色藏品
西夏文铜印,上面铸有西夏文 “首领” 二字。边长在 5 厘米左右,印章背面的柱钮上刻有表示方向的西夏文 “上” 字,印背两侧阴刻有年款和人名。印文以篆书表现,用的是九叠篆文,布局参照汉印中的 “满白法”,富有变化。这类西夏文铜印是西夏军队中军事首领的印章,为我们了解神秘的西夏国提供了独特的价值,是解密西夏王朝和西夏文化的钥匙,也为研究西夏文明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变形龙凤纹铜壶,为战国时期盛酒器,国家一级文物,也是陇南市博物馆镇馆之宝。1986 年出土于甘肃省陇南市两水镇。大铜壶为拱状圆顶环状千龙鸟纹盖系,其下有牙子盖,壶体平口唇,长颈,圆鼓腹,高圈足,肩部有两铺首饰环,其一丢失。唇带无饰,颈、肩、腹部全施菱形交叉组合之反复相间的变形龙凤纹的主体图案。肩部有兽面衔环耳,可以清晰看到怪兽的眼睛。其空间坠饰以花叶云气勾连纹饰。近底部有一圈宽圈带纹。高圆足部有两道带纹。大铜壶通体纹饰复杂,以凤纹为主,表明铜壶等级较高,保存非常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