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标志着季冬时节(冬季第三个月)的正式开始。此时,我国大部分地区土壤冻结,河流封冻。《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这样形容小寒:“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则大矣。天渐寒,尚未大冷。”表明天气寒冷,但还没有到极点。但是,有俗话道:“冷在三九”,由于小寒正值三九前后,因此也有“小寒胜大寒”的说法。
阿拉斯加,雪原上飞驰而过的雪橇犬。
摄影:ALASKA STOCK, CORBIS
在往年的气象记录中,
我国很多地区
小寒都比大寒要冷,
可以说是最冷的节气。
既然小寒更冷,
古人为什么要
在这之后加一个大寒呢?
可以清楚的看到,狗拉雪橇队伍正穿梭于一片冰冻的苔原。
我国传统文化中,
寒暑交替的“天道”讲究
寒冷之后迅速回暖。
如果先过大寒再有小寒,
在字面上就无法体会
这种立即回温的感觉了。
所以把大寒放后面,
在这之后迅速回归立春,
才比较符合我们的思维习惯。
内蒙坝上的冬日极简风格。
摄影:孟瑶
虽然现在仍处于严冬,
但离春天正月已经不远了。
正如诗人元稹在
《咏廿四气诗·小寒十二月节》
一诗所言:
“莫怪严凝切,春冬正月交。”
进入小寒,
基本上就接近或是
进入了农历的腊月了,
这也意味着,
一年即将走到尽头。
一轮圆月照亮了喀喇昆仑山脉的主峰——乔戈里峰。
摄影:TOMMY HEINRICH, NAT GEO IMAGE COLLECTION
小寒·三候
一候鴈北乡。
鴈,意为大雁,
乡(四声),同“向”。
在南方过冬的大雁,
从小寒这一天起,
便完成了迁徙与休整,
开始向北迁移。
雪雁,雁属中体形较大的鸟类。在繁殖结束后,就开始了飞往越冬区的征程。
二候,鹊始巢。
鹊,即喜鹊,
因为感觉到阳气,
而开始筑巢。
三候,雉雊。
雉,俗称“野鸡”,
雉雊(gòu)指的是
野鸡的鸣叫。
同样,因为感知到阳气的滋长,
野鸡也开始鸣叫。
黑鹇,也被称作鸬雉,常出没于海拔2300-3300米的山地森林中。
摄影:Gururaj Moorching
小寒·习俗
“小寒大寒,冷成冰团”
这样寒冷的天气,
也无法阻挡人们玩耍的脚步。
“万树寒无色,南枝独有花”
踏雪探梅,细细赏玩,
鼻中掠过淡淡幽香,
亦是冬日里独有的一番景色。
梅花枝头的小鸟
摄影:葛宏军
爬犁,也被称作雪橇,
或由马拉狗牵,或由人
手持木杆划动前行,
便可以给乘坐者带来
飞驰于雪中的畅快。
蒙大拿州,一支雪橇犬队伍飞驰于林间。
摄影:DANIEL R. WESTERGREN
《宋史》有云:
“故事斋宿,幸后苑,作冰戏。”
溜冰也是冬日里,
充满趣味与挑战的选择。
在加拿大贾斯珀国家公园溜冰的人们。
供图:PARKS CANADA/ADAM GREENBERG
孩子们为了取暖
在课间玩起了“挤油渣”,
站成一排靠在墙上,
和同伴们挤来挤去。
这个有点年代感的游戏,
让友谊随着身体一起升温。
华盛顿特区,因一场暴风雪,孩童可以享受从斜坡上滑下的快乐。
摄影:JAY L. CLENDENIN/AURORA PHOTOS
玩归玩,闹归闹。
人们还是会感谢这一年的收获。
通过腊祭
这项产生于先秦以前的仪式,
人们不仅会祭祀百神,
还会向祖先表达崇敬与怀念之情。
黄石公园里,蜷缩于冰雪中的野牛。
摄影:DANIEL R. WESTERGREN
小寒·饮食
“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
小寒时节,讲究“进补”。
在北方,一锅热腾腾的涮羊肉,
不仅疗愈了整个冬天,
也能让身体充满元气。
忙碌了一天后,
一家人围坐在橘黄灯光下,
品尝白润如牛奶般的山药羊肉汤。
山药软糯可口,羊肉入口即化,
粒粒枸杞点缀其间,
实为补身又暖心的上佳之选。
除了羊肉汤,
一锅温和的温补鸡汤,
也能使冬日沸腾起来。
不光在腊八节,很多地区的人们
也会在小寒这天喝腊八粥。
《燕京岁时记》道:“腊八粥者,
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
菱角米、栗子、红豇豆、
去皮枣泥等合水煮熟。”
美味而不失营养。
养生进补之余,
各地在小寒时节
也有着不一样的饮食习俗。
据《津门杂记》记载,在旧时,
天津地区有小寒吃黄芽菜的习俗。
黄芽菜是当地特产,
用白菜芽制作而成,
脆嫩无比,是当时
对冬日蔬菜匮乏的弥补。
对于老南京人而言,
配上当地特色的矮脚黄青菜、
咸肉片、香肠片或是板鸭丁,
再佐以一些生姜粒与糯米,
便得到了一碗鲜香可口的菜饭。
来到广东,当地人会在
这天早上来一份糯米饭。
因为糯米比大米含糖量高,
且有补中益气的功效,
食用后会感到暖和,利于驱寒。
此外,
烤红薯和糖炒栗子,
也是风靡于
整个冬季的零食宠儿,
小寒时节就更不能错过啦。
明尼苏达州苏必利尔国家公园,一片正在融化的湖面。
摄影:JIM BRANDENBURG, NAT GEO IMAGE COLLECTION
四时更迭,万物循生。
只消期待,春之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