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语中,China是一个有趣的多义词,既可以指“中国”,也有中国特产“瓷器”的意思。世界上还有一个国家的名字背后也有这样的故事,那就是巴西,Brazil。这个故事得从500年前的葡萄牙开始说起......

1500年3月9日中午,葡萄牙里斯本。
 
身穿一身紫红色大氅的佩德罗·阿尔瓦雷斯·卡布拉尔站在他的旗舰上,遥望着面前广阔的北大西洋——他所率领的这支由13艘远洋帆船组成的舰队马上就要出发,前往印度。

就在前一天,他所效忠的葡萄牙国王曼努埃尔一世还组织了一场盛大的欢送典礼,并且预祝卡布拉尔从东方凯旋归来。

巴西(Brazil)这个名字背后的血泪史......

16世纪,里斯本港口的盛况。(注1)

这是葡萄牙人第二次前往东方的航行。就在半年前的1499年9月,航海家达伽马(第一个到达印度的欧洲航海家)刚刚从印度归来,并且开辟了前往东方的新航线。这个消息轰动了整个葡萄牙。

国王曼努埃尔一世马上组织起一支庞大的舰队,并且任命卡布拉尔为舰队司令,想要将那些比黄金还贵重的东方香料运回欧洲。
 
这位32岁左右的贵族有着一副1.9米高的强壮身躯,接受过人文学院中的科学教育,也接受过良好的战斗训练。不过,虽然被皇室授予了舰队司令的头衔,但是与其他经验丰富的船长相比,卡布拉尔在航海上的经验可能相对匮乏一些。

巴西(Brazil)这个名字背后的血泪史......

卡布拉尔画像。(注2)

这趟被给予了厚望的航行也确实发生了一次轰动欧洲的“意外”。

在4月9日穿过赤道之后,卡布拉尔的舰队为了躲避赤道附近不适宜航行的区域,往西南方向偏了“一点点”,想要绕过这个区域。然而,这一次偏航,直接导致舰队进入了一个他们完全未知的海域。

巴西(Brazil)这个名字背后的血泪史......

卡布拉尔航线图,红线为出发,蓝线为返程。(注3)
 
虽然我们现在不知道是什么支持着卡布拉尔和他的舰队“坚定不移”地往错误的方向航行,但幸运的是,在航行了13天之后,1500年4月22日,他们看见了新大陆的海岸线。
 
巴西(Brazil)这个名字背后的血泪史......

卡布拉尔的舰队发现南美洲的情景。(注4)
 
作为一个虔诚的天主教徒,激动的卡布拉尔在登陆之后,插上了一个十字架以宣告占领,并且给这个地方取名叫做“圣十字架之地”。
 
葡萄牙人很快就发现这个新大陆上生长着大量的红木,他们高兴疯了。因为在当时的欧洲,红色染料是一种非常昂贵的东方奢侈品,几乎只能从红木中提取,并且从丝绸之路长途运到欧洲。这个发现使得葡萄牙人有了自己的奢侈品渠道,他们将这种木头取名为“火红的木头”(pau-brasil)。
 
巴西(Brazil)这个名字背后的血泪史......

圣保罗植物园中的红木。(注5)
 
之后,葡萄牙人便开始在这个红木遍地的国家大肆开采,并且垄断了红木贸易。红木所带来的繁荣贸易自然引起了其他国家的眼红,他们也纷纷在新大陆上盗采和走私,连抢劫葡萄牙商船的海盗都开始增多。
 
由于木材贸易过于繁荣,卡布拉尔所定下的“圣十字架之地”这个名字渐渐被遗忘,人们开始用红木的名字称呼这块土地:Land of Brazil,红木之地,巴西。
 
巴西(Brazil)这个名字背后的血泪史......

里约热内卢。(图片来自Discovery节目《列国图志:巴西》)

在随后的两百年中,蝗虫一般的商业化开采使得人们砍伐了大约5000万棵巴西红木。在18世纪时,红木贸易崩溃,这种植物也在巴西几乎消失殆尽。

虽然现代巴西政府已经开始保护并且重新种植红木,但是由红木制成的高级家具受到人们的追捧,对巴西红木盗采使得这种植物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的名录上依然被列为濒危物种。

巴西(Brazil)这个名字背后的血泪史......

巴西红木还是制作小提琴琴弓的最佳材料。由于巴西政府与保护组织对巴西红木的保护,使得小提琴制弓行业变得令人担忧。所以,全世界的制弓工匠们建立了保护巴西红木的协会,自发的去种植并保护巴西红木。(注6)

在500年前,当航海家卡布拉尔第一次抵达巴西的时候,曾经友好的与当地的土著居民交换了礼物。然而之后,殖民主义和大肆的砍伐导致巴西当地超过90个原住民部落逐渐消失。

如今,即使有着政府、军队和环保组织的多重保护,雨林毁灭的进程依旧没有停止。

巴西(Brazil)这个名字背后的血泪史......

卡布拉尔舰队登陆时的情景。(注7)

盛大的里约奥运会即将到来,奥运圣火甚至将穿越整个亚马逊雨林。届时,不妨关注一下这片传奇雨林在500年来被不断破坏的历史,以及,我们应该怎样用运动一般的热情去保护我们的家园。

在明天(5月27日)21点05分,CCTV-10《大真探》栏目播出的《深入秘境:巴西》中,探险家埃德·斯塔福德将走进巴西,去探索现代文明在原始雨林中的触角,以及原住民们的生活与反抗。

注1:图片来自于维基百科词条<Portuguese India Armadas>,由Circle of Joachim Patinir创作;注2:图片来自于维基百科词条<Pedro Álvares Cabral>,由Francisco Aurélio de Figueiredo e Melo创作;注3:图片来自于维基百科词条<Pedro Álvares Cabral>,由Lecen创作,并遵循CC BY-SA 3.0协议;注4:图片来自于维基百科词条<Pedro Álvares Cabral>,由Francisco Aurélio de Figueiredo e Melo创作;注5:图片来自于维基百科词条<Caesalpinia echinata>,由Mauroguanandi拍摄;注6:图片来自于维基百科词条<Caesalpinia echinata>,并遵循CC BY-SA 3.0协议;注7:图片来自于维基百科词条<Pedro Álvares Cabral>,由Oscar Pereira da Silva创作;CC BY-SA 3.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sa/3.0/
(来自于Discovery探索频道节目《深入秘境:巴西》;部分资料来自维基百科词条<Pedro Álvares Cabral>及相关词条,并遵循CC BY-SA 3.0协议,封面图片来自Discovery探索频道节目《列国图志:巴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