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遍巍峨的高山
淌过奔涌的大川
镜头下诗人漂泊过的远方
化为了一首首永恒的诗歌
承载起引人共鸣的情感
BBC用一部纪录片告诉我们:
全世界都能读懂
杜甫和他的浣花草堂
每个中国人的文化记忆里都少不了杜甫。
人生到头,某些时刻心里就会涌现几句杜诗,也许是在生活不如意时,又或是在奔忙劳碌时,而我们总能从中得到一丝慰藉。
疫情肆虐的日子,宅在家里品味杜甫的一生和他的诗歌再合适不过。显然,不是只有我们这样觉得。
上周,BBC推出了全新纪录片,这一次,他们把杜甫和成都草堂带到了世界人民的面前。
△ BBC纪录片_《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
BBC将此纪录片命名为《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沿用了哈佛教授、汉学家宇文所安在《盛唐诗》中的看法,他觉得杜甫的伟大就在于诗人笔下的诗与心中的情超出了文学史的有限范围。
在纪录片里宇文所安再次将杜甫与但丁、莎士比亚相提并论,强调了杜甫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意义。
为了更加全面立体地介绍杜甫,著名历史学家迈克尔·伍德来到了中国,亲自循着杜甫的足迹,回溯诗人流离转徙的一生。
伍德在片中对话宇文所安、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曾祥波和牛津大学博士刘陶陶,从不同的视角解读杜甫。另外,还邀请了著名演员、《指环王》中甘道夫的扮演者伊恩·麦克莱恩爵士用醇厚优雅的莎剧腔来诠释杜诗。
寓居成都,是杜甫人生重要阶段之一。现代学者、诗人冯至说过:“人们提到杜甫时尽可以忽略了杜甫的生地和死地,却总忘不了成都的草堂。”
因此,成都杜甫草堂便成为了BBC这场“杜甫发现之旅”不可错过的一站。
走在成都的街头,迈克尔·伍德在熙攘的人群里念起了杜甫写的《成都府》。
“The city is bustling, full of new people. The splendid houses, the trees.”
曾城填华屋,季冬树木苍。喧然名都会,吹箫间笙簧。
为避安史之乱,杜甫辗转来到了成都,热闹繁华的都市文化给他留下了极好的印象。得好友相助,诗人在西郊建起了一间茅屋,后发展成为了如今的浣花草堂。
而要问草堂的地位,就如纪录片里所说:“Ever since, it’s been China’s most famous place of literary pilgrimage.”——杜甫草堂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圣地。
为什么中国人会如此热爱杜甫?
为什么来自世界各地的观众会来草堂打卡?
除了探寻杜甫的生活轨迹,迈克尔·伍德还在杜甫草堂找到了以上问题的答案。
纪录片里,伍德随机采访了草堂里的观众。上至耄耋老者,下至稚龄小儿,大家都有着各自不能拒绝杜甫的理由。
△ BBC纪录片_《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
“想要让孩子了解杜甫的阅历,熏陶诗意情怀”;
“离家在外的游子能从杜诗里领会到故土的归属感”;
“杜甫优美的诗句和爱国主义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
最令人感动的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告诉伍德他基本每月都要来一次草堂。当问及杜甫为何对他如此重要时,老人用流利的英语回答道:“He wrote many poems to express feelings of the general people. Especially for the poor people.”
片中,随着伊恩·麦克莱恩爵士饱含深情的诵读声,一幅闲适的田园生活画卷缓缓展开。
△ BBC纪录片_《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
《卜居》
浣花溪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
已知出郭少尘事,更有澄江销客愁。
无数蜻蜓齐上下,一双鸂鶒对沉浮。
东行万里堪乘兴,须向山阴上小舟。
英文翻译
Here outside the city,there are few worldly affairs.
Beside us,there's a clear stream to dispel a stranger's grief.
Clouds of dragonflies hover,rising and falling.
A pair of ducks dive and swim together.
I have chosen a place to grow old.
Far from the capital, I have become a farmer.
《江村》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英文翻译
On a long summer day,everything has a secret beauty.
The swallows on the roof come and go as they please.
My wife makes a chessboard by painting paper.
My boys make fish-hooks by bending needles.
A man who is often sick needs medicine.
What else should an ordinary person seek?
竹林幽幽,清泉潺潺,啼鸣翠柳的黄鹂,横上青天的白鹭,草堂清新婉丽的自然风光使得杜甫心情颇为舒畅,得以享受人生中的片刻“偷闲”。
在草堂的这些年,杜甫创作的诗歌愈发贴近平凡人的生活,他逐渐走向人民,成为我们之中的一份子,站在了你我之间。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李敬泽先生曾这样评价过杜甫:“杜甫就是我们脚下的这片地,没有远方那么令人向往,没有少年的天那么绚烂,他如同精神上的父亲和丈夫,陪伴我们过日子,陪伴着我们经历生老病死,你会发现杜甫在那生活底部和深处。”
杜甫很“民族”也很“世界”,正是他诗歌里无处不在的人文关怀,让各国人民能跨越语言障碍,对他亲近起来。
杜甫草堂作为诗圣故居,它更是我们的精神家园,在无数的文化交流与思想碰撞中传递出中国传统诗歌文化的美好。
特殊时期,这部拍给西方观众的纪录片能够唤醒我们内心的“杜甫”,让他的诗歌穿过时空,照亮前路,成为我们继续走下去的力量。
诗中圣哲传善意,
笔底波澜慰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