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们大家好!
今天我们带来了新一期的“国宝·云约会”,
本期要为大家介绍的是一位
享有盛名的“大明星”,
是河北博物院的“十大珍宝”之一,
还是我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的
文物中的一件,
它,就是刘胜金缕玉衣。

国宝·云约会  刘胜金缕玉衣

1968年,解放军某部在保定市满城县陵山战备施工中,意外地发现了一座开凿于山体中的巨大墓葬,在周恩来总理的安排下,由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的郭沫若亲自主持发掘。经专家考证,墓主人是西汉时期中山国的第一代诸侯王刘胜。其后,考古工作者又发现并发掘了刘胜王后窦绾的墓葬。两座墓葬共出土精美文物万余件,尤其是墓中出土的两件奢华的金缕玉衣,是我国考古发掘中首次发现的、保存最为完整的汉代玉衣,震惊世界。

国宝·云约会  刘胜金缕玉衣

刘胜金缕玉衣,长1.88米,用2498片的玉片和约1100克的金丝制作而成。整件玉衣按照人体结构比例制作,可以分为头部、上衣、裤筒、手套和鞋等部分,每一部分都可以彼此分离,犹如制衣工人裁剪缝制的一件衣服。

玉衣头部由脸盖和头罩组成,脸盖上生动地刻制出了眼睛、鼻子和嘴巴的形象;上衣的前片制成胸部平坦、腹部鼓起的形状,后片下端还做出了臀部的形状,这样穿着起来更加贴合身形;左右裤筒是各自分开的,上粗下细,按照人的腿形设计;鞋的部分所使用的玉片比较大,其中鞋底是由三块特制的大玉片组成,鞋帮还可以向两边打开,便于穿着;整件玉衣之中制作最精巧的是手套的部分,手套呈握拳状,由一百多片不同形状的小玉片按照手的形状连缀而成,制作难度非常大。

国宝·云约会  刘胜金缕玉衣

窦绾金缕玉衣的长度为1.72米,共用玉片2160片,金丝约700克。与刘胜金缕玉衣相比,窦绾玉衣存在两点主要区别:首先,上衣部分使用的玉片比较大,而且玉片之间不是用金丝编缀,而是用丝织物粘贴在一起。其次,面部制作得更加精细,除了刻划出精致的眼睛、鼻子、嘴巴外,还在头罩两侧做出了耳朵的轮廓。

国宝·云约会  刘胜金缕玉衣

制作精美、工艺精湛的金缕玉衣,西汉中期开始大量涌现,是皇帝和显贵死后穿的特殊葬服,按身份不同,玉衣有金缕、银缕、铜缕及丝缕之分。《后汉书·礼仪志》规定,只有皇帝才能使用金缕玉衣;诸侯王、列侯始封、贵人、公主只能用银缕玉衣;大贵人、长公主使用铜缕玉衣。不过,西汉时期玉衣严格分等级使用的制度尚未形成,所以刘胜及其夫人的墓葬中出土的都是金缕玉衣。

那如此复杂精美的玉衣是如何制作出来的呢?

考究又精致的金缕玉衣制作起来,是一项繁复庞杂的大工程。满城汉墓出土的两件玉衣所使用的玉料都是产自今辽宁地区的岫岩玉。玉石运来之后,首先玉器工匠需要进行精心、细致的设计和加工,将玉料切割加工成不同的形状玉片。但是,在汉代还没有大型的机器车床,玉匠工人究竟是用什么方法切割玉片的呢?

国宝·云约会  刘胜金缕玉衣

从满城汉墓出土的这两件玉衣玉片上残留的痕迹来看,这些玉片有的是用圆片锯锯开的,有的是用直条锯锯开的,均是以切割工具配上解玉砂加工的。《淮南子·说山训》中高诱作注:“礛诸,攻玉之石。”礛诸在宋代被称为解玉砂,正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制作时,在砣机上方悬挂内盛解玉砂和水的壶,混有沙子的水滴滴在玉石上,增加了切割工具的锐度,这样来回摩擦就可以把玉料制作成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玉片。

国宝·云约会  刘胜金缕玉衣

切好之后的玉片,需要进行细致的磨制、抛光处理,使表面具有温润的光泽感。随后,在处理过的玉片边缘钻出小孔,留待编缀。

国宝·云约会  刘胜金缕玉衣

玉衣制作的最后一个步骤就是编缀。满城汉墓两件金缕玉衣编缀所用的金线长度一般为4至5厘米,横断面的形状不止一种。其中一种金丝横断面近似圆形,多用于上衣和手套位置的编缀;另一种则呈扁条形,两端有搓尖的痕迹,一般用于裤筒上;另外还有很少的合股金丝,是用12条极细的金丝拧成一股制作而成,其中最细的金丝直径只有0.08毫米,工艺水平之高超令人惊叹。

编缀的时候,工匠还根据不同部位采用不同的编织方法,例如交叉式、套联式、并联式等,周边还用织物或铁条进行锁边。经过以上几个步骤,一件奢侈华丽的金缕玉衣就制作好了。
那么问题来了,古人为什么要用玉衣来敛葬呢?

古时候,人们认为美玉是山石的精华,吞食可以长寿,佩戴可以辟邪,以玉衣为葬服可以保持尸身不腐。所以,古人生前佩戴玉器,死后用大量的玉器进行随葬。

用玉衣敛尸以求肉身不腐,只不过是古人的一种美好愿望而已,事实上,刘胜和窦绾玉衣出土时,里面的尸骨早就已经朽烂不存,只保留了一些牙齿的珐琅质和少量的骨渣。虽然王侯贵族长生不老、羽化成仙的寄托没能实现,但精美绝伦的金缕玉衣却流传下来,成为古代劳动人民的不朽智慧和精湛技艺的见证。

今天的约会到这里就结束了~
下期不见不散哦~

国宝·云约会  刘胜金缕玉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