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文物纪录片《中原藏珍》让文物活起来

第九十一集:缀玉幎目
中原藏珍:缀玉幎目
以玉随葬的习俗,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原始社会后期就出现了“玉殓葬”,发展到西周形成了严格的“葬玉”制度。
中原藏珍:缀玉幎目
缀玉幎目,俗称“玉覆面”“玉面罩”,西周时期,1990年河南三门峡虢国墓出土。发现于墓主面部,多错位,但面目轮廓仍可辨出。一组共58件玉片,分别由象征人面器官的印堂1枚、眉2枚、目2枚、耳2枚、腮2枚、胡须2枚、鼻1枚、口1枚、下颚1枚,共14枚形成五官的厚玉片组合成五官七窍摆放在中部;外侧环绕两周各为22枚的玉片组成脸部轮廓:内侧的一周以三角形片为主,外侧的一周为梯形片或三叉形片。玉片皆由新疆和田青玉制成,少数可看出浅冰青色或深冰青色。由于墓内受积水的长期侵蚀,绝大多数玉片因受沁,致使或全部或局部呈黄白色、灰白色或土黄色。玉片一般厚3毫米左右,每片缀玉上均有2至3个穿孔,用于缝缀至丝织物上盖于亡者面部。
中原藏珍:缀玉幎目
虢季缀玉幎目58件玉饰保存完好、制作精美,形象逼真,并且具有很强的装饰效果,是目前在西周时期墓葬发掘中所能见到的结构最为完整、形制最为规范、工艺最为考究的缀玉幎目。为我们探讨西周时期的殓玉制度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对研究我国的玉文化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

中原藏珍:缀玉幎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