璀璨瑰宝:四川大学博物馆的百年传奇

一、丰富多样的特色

(一)自然与人文交融

四川大学博物馆新馆整合了原川大博物馆和川大自然博物馆,使得自然与人文完美交融。馆内的动植物标本琳琅满目,从恐龙到野驴,从川金丝猴到鸸鹋,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与多样性。而珍贵的人文文物如元代黄公望、王蒙合作《山水图》轴,展现着古人的挥洒自如;唐代青釉褐绿彩鹅杯等器物,则体现了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这些自然标本与人文文物共同营造出独特的魅力,让观众在欣赏自然之美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人类文明的博大精深。

(二)域内与域外结合

川大博物馆新馆既有中国特有的珍贵展品,如作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川金丝猴标本,其分布于中国四川、陕西、湖北及甘肃地区,以柔软长毛闻名。同时,也有来自南半球的远方来客,如世界上体型仅次于非洲鸵鸟的鸸鹋标本。这种域内与域外展品的结合,让观众仿佛进行了一场跨越地域的文化之旅,领略到不同地区的独特魅力。

(三)天成与制成并存

在基本陈列展区,自然生成的珍贵文物与匠人巧夺天工的工艺品并存。例如桃树标本浑然天成,展现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而清代《桃源图》则是匠人智慧的结晶。凤穿百花银头箍更是分三层,上层为草叶上的繁花,中层是飞凤和写意动物,下层为细丝连缀的棱柱形银穗,其制作工艺精湛,充分体现了匠人的巧思。

(四)古代与当代辉映

古代工艺与当代场景在川大博物馆新馆相互辉映。古代的商代玉璋承载着历史的岁月,让观者从其痕迹中感知时间的长度。而当代的新冠病毒模型则让观众感受到亲历的场景。唐代青釉褐绿彩鹅杯等古代器物展现了古代的审美与工艺,而现代的一些展品则反映了当代的科技与文化。这种古今结合,让观众在不同的时空之间穿梭,感受历史的延续与时代的变迁。

(五)浑朴与华彩交织

博物馆的展品既有厚实无华者,如巴蜀地区 1916 年采集的旧石器时代石斧,展现出淳古浑然的气质;也有瑰丽华美者,如清代银累丝点翠镶珠玉凤冠,光芒四射夺人眼目。这种浑朴与华彩的交织,让观众在欣赏展品时既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又能领略到艺术的魅力。无论是朴素的石斧还是华丽的凤冠,都承载着不同的历史文化价值,共同构成了川大博物馆丰富多彩的展览内容。

二、珍贵的馆藏文物

(一)重要书画作品

清代蒋予检的墨兰扇面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蒋予检以画兰花名扬一时,与擅画竹的郑板桥齐名,并称 “蒋兰郑竹”。其墨兰作品格调高傲,尽得六法,自然超举,天然神韵,元气淋漓。笔极活,墨极秀,清脱放逸,尽显造化之妙。他的题画诗以诗言志,诗画相映,拓展画境,如 “我爱幽兰异众芳,羞随桃李媚春阳。西风寒露深林下,任是无人亦自香。” 表达了洁身自好、孤高特立、超凡脱俗的品格。

元代画家黄公望与王蒙合作的《山水图》更是四川大学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此图轴纵 102 厘米,宽 38.5 厘米,纸本设色,作于 1341 年。画面用笔精细,章法严密,平凡中见幽深,山川深厚,草木华滋。右上角有楷书题款,详细记录了创作过程。此图为王蒙学黄公望画风的作品,主要为王蒙所画,黄公望略添笔墨而已。500 多年以后,张大千收藏了这件画作,无奈离开成都时无法带走,遂卖给了四川大学博物馆等机构。

(二)独特石刻陶瓷

东汉圆雕石羊是四川大学博物馆石刻中的重要藏品之一。石羊用整块石头圆雕而成,羊角侧卷成 “C” 形,体两侧羊毛为同心圆状,腿跪卧,前部刻有铭文。造型生动、栩栩如生,祥和平静、温顺可爱,有汉代之风。由于一般石像生很少刻有纪年,这件石羊为判断同一时期作品提供了标尺,在中国陵墓雕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唐代青釉褐绿彩花叶纹胡人抱角杯造型精美。其独特的纹饰和造型展现了唐代的工艺水平和文化交流。杯子上的胡人形象生动,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对外交流的繁荣。

(三)特色民族民俗文物

清代白鹇青缎补子为文五品官员所用。做工精细,针法缜密严整,一丝不苟,堪称绣中精品。补子上白鹇展翅于海水之上,周围满布祥云和佛家八宝,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元代 (传) 彝族皮甲展现了彝族的文化特色。这件皮甲见证了彝族的历史和传统工艺,对于研究彝族的文化和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三、精彩的展览内容

(一)基本陈列

1. “自然篇:万物的交响”

四川大学博物馆新馆的 “自然篇:万物的交响” 展览,生动地展示了西南地区丰富多样的自然生态。成都平原,这片肥沃的土地孕育了无数生灵,从田间的飞鸟到水中的游鱼,展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横断山脉,以其雄伟的山势和独特的气候条件,成为众多珍稀动植物的家园。在这里,可以看到雪豹在雪山之巅优雅地漫步,金丝猴在林间欢快地跳跃。青藏高原,作为世界屋脊,拥有着独特的生物种群。藏羚羊在广袤的草原上奔驰,黑颈鹤在湖泊边翩翩起舞。通过精美的标本、生动的图片和详细的文字介绍,观众仿佛置身于西南地区的大自然中,聆听着万物的交响。

2. “考古篇:历史的断面”

“考古篇:历史的断面” 展览,将观众带回到古老的历史长河中。三星堆的考古发掘成果无疑是展览的亮点之一。那些造型奇特的青铜器,如青铜面具、青铜神树等,让人惊叹于古蜀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古代墓葬的研究也为我们揭示了古人的生活方式和丧葬习俗。从墓葬的结构到随葬品的种类,每一个细节都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展览中还运用了多媒体技术,让观众更加直观地了解考古发掘的过程和成果,仿佛穿越时空,亲身体验那段神秘的历史。

3. “民俗篇:市井的生活”

“民俗篇:市井的生活” 让观众感受到老成都的民俗风情。藏品包括晚清时期的家具陈设、服饰、皮影等,浓缩了西南地区民俗学、人类学研究的成果。展厅内复原了过去婚嫁的喜庆场景,从开路的仪仗、迎新的花轿到纳礼的抬盒等等一应俱全。这些展品仿佛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让人们感受到那个时代的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此外,展览还展示了老成都的节日年俗,从春节的热闹到中秋的团圆,每一个节日都有着独特的庆祝方式。通过这些展品,观众可以深入了解老成都的民俗文化,感受这座城市的历史底蕴和人文魅力。

4. “民族篇:族群的记忆”

“民族篇:族群的记忆” 展览展现了西南民族的生活与中外学者的考察历史。西南地区是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各民族有着独特的文化和传统。展览中展示了彝族、苗族、侗族等民族的服饰、乐器和手工艺品,让观众领略到不同民族的艺术魅力。同时,展览还介绍了中外学者对西南民族的考察历史,他们的研究成果为我们了解西南民族的文化提供了重要的依据。通过这些展品和介绍,观众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西南民族的生活和文化,感受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

(二)自然专题展

自然专题展分别从生物演化历史、人与自然关系及生命科学发展历程三个方面展开。在生物演化历史部分,通过化石、标本和模型等展示了地球上生命的起源和演化过程。从古老的三叶虫到现代的人类,生命的演化历程充满了奇迹和奥秘。人与自然关系部分则强调了人类与自然的相互依存关系。展览展示了人类对自然的破坏和保护,以及自然对人类的回馈和警示。生命科学发展历程部分介绍了生命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技术应用。从基因编辑到干细胞治疗,生命科学的发展为人类带来了新的希望和挑战。

(三)艺术专题展

艺术专题展展示了古代工艺、书画艺术、织绣艺术等精美工艺品。古代工艺部分展示了青铜器、陶瓷器、玉器等文物,这些文物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还反映了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书画艺术部分展示了历代名家的书画作品,从王羲之的书法到吴道子的绘画,每一件作品都展现了中国书画艺术的独特魅力。织绣艺术部分展示了精美的丝绸织品和刺绣作品,这些作品以其细腻的针法和绚丽的色彩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目光。艺术专题展为观众提供了一个欣赏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平台,让人们感受到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

四、总结与展望

(一)总结

四川大学博物馆作为一座集自然、人文、艺术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在保护、研究和展示文化遗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不仅拥有丰富多样的特色馆藏,还通过精彩的展览内容为观众提供了深入了解历史文化和自然科学的机会。

从自然与人文的交融到域内与域外的结合,从天成与制成的并存到古代与当代的辉映,再到浑朴与华彩的交织,川大博物馆展现出了多元的魅力。珍贵的馆藏文物如重要书画作品、独特石刻陶瓷和特色民族民俗文物,见证了不同历史时期的艺术成就和文化传承。精彩的展览内容,无论是基本陈列中的 “自然篇”“考古篇”“民俗篇”“民族篇”,还是自然专题展和艺术专题展,都为观众带来了丰富的视觉和知识盛宴。

(二)展望

在未来,四川大学博物馆有望在以下几个方面继续发展。

1.科技融合: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博物馆可以更加深入地运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为观众带来更加沉浸式的参观体验。例如,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让观众仿佛置身于古代的场景中,亲身感受历史的魅力;利用增强现实技术为展品提供更加丰富的信息展示,增强观众对文物的理解和认知。

2.教育拓展:博物馆可以进一步加强与学校、社区等的合作,开展更加丰富多样的教育活动。例如,为学生提供课外实践课程,让他们在博物馆中学习历史、自然科学等知识;举办社区讲座和工作坊,提高公众对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

3.国际交流: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国外优秀的展览,同时将川大博物馆的特色展览推向国际舞台。通过国际交流,不仅可以丰富博物馆的展览内容,还能提升博物馆的国际影响力,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4.研究创新:加强对馆藏文物的研究,深入挖掘文物背后的历史文化价值。同时,鼓励研究人员开展创新研究,探索新的研究方法和技术,为文化遗产保护和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5.可持续发展:注重博物馆的可持续发展,采用环保材料和节能技术,降低博物馆的运营成本和对环境的影响。同时,加强对博物馆志愿者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志愿者的服务水平和参与度,为博物馆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力支持。

总之,四川大学博物馆在未来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川大博物馆将继续发挥其重要作用,为传承和弘扬人类优秀文化遗产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