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市博物馆:历史瑰宝,文化明珠

一、汉中市博物馆概述

(一)地理位置与规模

汉中市博物馆位于汉中市中心,具体地址为汉台区东大街 26 号。园区面积达 8000 平方米,由古汉台、拜将坛、饮马池三处历史遗存组建而成。作为国家二级博物馆、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它集遗址保护、文物收藏、保管研究、展示教育、文化旅游等多种功能于一体,是汉中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最核心的组成部分之一。其建筑风格独特,主要依托古汉台原有建筑风格和布局,由自南而北逐级升高的三个院落组成,彰显出浓厚的历史底蕴。

(二)历史沿革

1958 年,汉中市以古汉台为馆址,建立了汉中博物馆。1959 年 11 月 25 日,正式挂牌对外办公。1970 年,因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褒斜道石门及其摩崖石刻” 原地兴建石门水库,博物馆将以 “石门汉魏十三品” 为代表的摩崖石刻凿移至古汉台保护。1978 年 5 月 23 日,汉中市博物馆正式向全社会开放。此后,在不同的时间节点,博物馆不断发展完善。1992 年元月,古汉台北大门仿古建筑群竣工,同年 4 月,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古汉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5 年 11 月 28 日,汉中市标志性古建筑 —— 望江楼的落架大修竣工。1996 年 10 月,桂荫堂开始施工,次年 8 月完工。2001 年 10 月 1 日,汉中汉代史迹陈列室和改造后的石门汉魏十三品陈列室对外开放。2002 年 9 月 28 日,褒斜古栈道陈列室、汉中革命史迹陈列室对外开放。2009 年 6 月 5 日,被评为二级博物馆,并发行博物馆馆刊《石门》。2012 年 5 月 31 日,汉中市政府将原属汉台区管理的古汉台博物馆、拜将坛管理处和饮马池整体上划,建立了新的组团群落式汉中市博物馆。

二、主要景点介绍

(一)古汉台

历史背景及建筑特色

楚汉相争时期,汉中太守田步在城东南为刘邦建造行宫,即为古汉台初始。古汉台建筑面积约 8000 平方米,由三级台地构成,台高 7 米,南北长 156 米,东西宽 72 米。它是人工夯土修建的具有秦汉宫廷模式的高台建筑,坐北朝南,整体建筑从南到北逐渐抬高,依次形成三处院落,符合古代帝王宫廷建制。台地坚石垒砌,固若城堡,彰显着秦汉时期的庄重与威严。

重要建筑及文物介绍

望江楼:位于古汉台最高处,始建于南宋,称作 “天汉楼”。高 17.5 米,融南北建筑之长,具有清末民初建筑风格,是汉中标志性古建筑。过去登上三楼远眺,一眼可见汉江,有 “汉水东流几千里,秦云北望第一楼” 的美誉。如今虽不能望江,但作为汉中博物馆的馆藏宗教造像陈列室,依然吸引着众多游客。望江楼东西两侧分别有铜钟亭和石鼓亭,铜钟亭里的明代瑞王府遗物大铜钟精致无比,石鼓亭内的石鼓又名月台苍玉,为 “汉中八景” 之一。

桂荫堂:对面是望江楼,建于明代。因堂前几株古汉桂而得名,花开时节飘香四溢。堂内陈列有汉中汉代史迹,东西两面的东华厅、西华厅分别陈列有汉中革命史迹和古字画。这里不仅是历史文化的展示场所,更是文人墨客研习书法技艺的大课堂。

镜吾池:为清初所建,长方形水池,中为石拱桥,刻有 “龙”“虎”,展示出那个时代的艺术审美,为汉中道署十景之一。池旁圆形石头上镌刻着《镜吾池》诗,字里行间透露出诗人平和愉悦的心境。馆内留存有历史悠久的石刻石碑,不少已经破损,仿佛饱经沧桑,见证着一段兵戎相见的历史。此外,博物馆中珍藏了 5200 多件文物,一级文物有 45 件,让人在欣赏古文物的同时,回顾一段遥远的历史,极有沉浸感。

(二)拜将坛

历史由来及意义阐述

公元前 206 年,汉王刘邦 “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 拜韩信为大将,拜将坛相传为此次拜将旧址所在。这里是刘邦重用人才而得天下的明证,体现了刘邦不拘一格的用人观念,也是 “崇才尚智” 的象征,更是汉中市博物馆重要组成部分。拜将坛属于著名的 “西汉三遗址” 之一,集遗址保护、文物收藏、保管研究、展示教育、园林景观、文化旅游于一体,是汉中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核心组成部分。

建筑布局及特色描述

拜将坛亦称拜将台,南环中路南侧有南北两座土台组成,台高 3 米多,面积为 7840 平方米。南台四周用汉白玉栏杆围砌,台场平坦宽敞。台脚下东西各树立一石碑,东碑阳刻 “拜将坛” 3 个字,碑阴刻《登台对》。西碑阳刻 “韩大将韩信拜将坛” 8 个字,碑阴刻七绝一首:“辜页孤忠一片丹,未央宫月剑光寒。沛公帝业今何在,不及淮阴有将坛。” 这里不仅有历史的厚重感,还充满着文化的魅力,让历史迷们更好地了解汉的发祥地。

(三)饮马池

传说与历史价值

饮马池位于汉中城区南团结街中段西部,水域面积 6358 平方米。公元前 206 年,楚汉鸿门宴风波后,刘邦率部来到汉中,建都南郑(今汉中城区),驻跸于古汉台,常常饮马于近在咫尺的东湖,故人称其为 “饮马池”。池周用古砖砌一米多高的花墙,墙顶覆以鱼脊形石条。池西花墙中嵌有清光绪九年 (1883) 的几方石刻,正中匾额旁 “有龙则灵” 语出《陋室铭》。两侧对联为:“神龙能作苍生雨,饮马常怀赤帝风”,楚北朱子春题。意为 “神龙能呼风唤雨为苍生普降甘霖;游览饮马池不由人怀念当年刘邦在此饮马,发迹定鼎的王者风范”。饮马池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传承着刘邦在汉中的那段辉煌历史。

三、藏品赏析

(一)石门十三品

历史由来及开凿背景

石门是褒斜栈道南端的一段隧道,系东汉永平年间所开。东汉永平六年(66 年),采用火烧水激法修成,在我国古代交通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为纪念石门隧道的开通,当时镇守汉中的郡守下令,将隧道开通的过程以文字刻于山崖之上。此后,过往文人墨客纷纷在石门内外及附近崖壁上题刻,形成了蔚为壮观的石门摩崖石刻。1970 年因修建石门水库,国务院将水库淹没区内的十三件碑刻评定为 “一级甲等文物”,并将其凿迁至汉中市博物馆。这十三件摩崖石刻被称为 “石门十三品”。

搬迁石门十三品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工作。主要靠人力和手工操作,辅之以电钻等机械,个别部位还实施了小爆破。从山间或河边将重达数吨至 15 吨的摩崖石刻运到公路上,需铺设木轨,放置滚筒,用木杠撬推。然后装入平板车,固定后缓慢运至博物馆。接着进行修复,对断面除锈去污、粘合,背面加固,正面修复,对散落碎块进行粘接,清除摩崖表面污垢,维护漫漶不清的刻字。后来国家拨专款修建陈列馆,按年代先后排列这 13 件摩崖石刻。

石刻列表及分品评价

石门十三品分别是:一品《石门》碑;二品《畜君开通褒斜道》摩崖;三品《储君碑释文》摩崖;四品《李君表》摩崖;五品《石门颂》摩崖;六品《杨淮表纪》摩崖;七品《玉盆》摩崖;八品《石虎》摩崖;九品《衮雪》摩崖;十品《李苞通阁道》摩崖;十一品《潘宗伯、韩仲元》摩崖;十二品《石门铭》摩崖;十三品《重修山河堰》摩崖。

这些摩崖石刻不仅是研究褒斜栈道通塞和汉中水利建设的珍贵史料,还在书法艺术上占有重要地位。《鄐君开通褒斜道摩崖》镌刻于公元 66 年,是我国早期的摩崖石刻,其书体为篆书向隶书过渡的典型代表,书法劲瘦直硬、健骨开张。《故司隶校尉犍为杨君颂》(又称《石门颂》)号称我国汉代摩崖 “三颂” 之首,其汉隶被誉为 “汉人极作”,笔画逆入逆出,含蓄蕴藉,线条流畅遒劲。《右扶风丞李君通阁道摩崖》《杨淮、杨弼表记摩崖》都是汉代摩崖的精品。《李苞通阁道题名》《潘宗伯韩仲元李苞通阁道题名释文》等也各具特色。《石门铭》的楷书飘逸结字、灵活风格,是书法典范。《重修山河堰》是南宋隶书,体量较大。

石门十三品中,有汉刻 8 种,曹魏和北魏石刻各 1 种,宋刻 3 种。石刻之风兴于秦而盛于汉,两千多年来绵延不断,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是研究汉隶的重要实物,在中外书法界和金石学界享有极高的声誉,被日本书道界誉为 “汉中石门,日本之师”。

四、参观攻略与体验

(一)前期准备

汉中市博物馆的开放时间会因季节而有所不同。旺季(3 月 1 日至 11 月 30 日)8:30 - 18:00(17:30 停止入馆);淡季(12 月 1 日至 2 月 28 日)8:30 - 17:30(17:00 停止入馆)。元旦节、春节、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国庆节等节假日期间正常开放,全年周一全天不开放。门票方面,汉中市博物馆部分馆区免费开放,如古汉台馆区;拜将坛馆区旺季门票 20 元,淡季门票 15 元;饮马池免费。游客可以通过博物馆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渠道了解展览内容和特别活动。在参观前,建议穿着舒适的服装和鞋子,以便长时间行走和参观。

(二)参观路线

1.古代文明展厅:这里展示了汉中地区从远古时代到近代的历史变迁,通过大量的文物、图片、图表等,生动地展现了汉中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游客可以看到史前时期的石器、陶器,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秦汉时期的陶俑、石刻等珍贵文物,深入了解汉中地区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2.艺术珍品展厅:此展厅汇聚了汉中地区的古代书画、陶瓷、青铜器等艺术珍品。其中,书画作品涵盖了不同历史时期的风格和流派,展现了古代艺术家的高超技艺和独特审美。陶瓷展品包括汉代的釉陶、唐代的三彩俑等,造型精美,色彩鲜艳。青铜器则有商代的青铜器、战国时期的错金青铜器等,工艺精湛,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3.民俗文化展厅:汉中市博物馆的民俗文化展厅展示了汉中的传统民俗、民间工艺和地方特色。游客可以在这里看到汉中地区的传统服饰、手工艺品、民俗活动等。例如,汉中的剪纸、刺绣、木雕等民间工艺,展示了汉中人民的勤劳和智慧。此外,展厅还通过场景还原等方式,展示了汉中的传统节日、婚礼、葬礼等民俗活动,让游客更好地了解汉中的民俗文化。

4.临时展览:博物馆会不定期举办临时展览,这些展览通常会展示特定主题或与其他地区的文化交流。临时展览内容丰富多样,可能是某个历史时期的专题展览,也可能是某个艺术家的个人作品展。游客可以关注博物馆的官方网站或微信公众号,了解临时展览的信息,以便在参观时不错过这些精彩的展览。

(三)打卡点推荐

1.博物馆建筑外观:汉中市博物馆的建筑本身具有独特的风格,融合了秦汉宫廷建筑和现代建筑的元素。古汉台馆区的建筑以古朴庄重的秦汉风格为主,拜将坛馆区的建筑则更加宏伟壮观。游客可以在博物馆外拍摄建筑外观照片,作为纪念。

2.重点展品展示区:在古代文明展厅和艺术珍品展厅中,有许多具有代表性的展品,如珍贵文物或独特的艺术作品。例如,石门十三品是汉中市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这些摩崖石刻不仅是研究褒斜栈道通塞和汉中水利建设的珍贵史料,还在书法艺术上占有重要地位。游客可以在重点展品展示区仔细欣赏这些珍贵的文物,感受历史的魅力。

3.民俗文化场景:民俗文化展厅中有许多具有地方特色的场景布置,如传统的汉中民居、婚礼场景、葬礼场景等。游客可以在这里拍照打卡,体验汉中的民俗文化。此外,展厅中还展示了许多汉中的传统手工艺品,如剪纸、刺绣、木雕等,游客可以欣赏这些精美的手工艺品,了解汉中的民间艺术。

4.互动体验区:为了增加游客的参观趣味性,汉中市博物馆设置了一些互动体验区。例如,在古代文明展厅中,有模拟考古的互动体验区,游客可以在这里体验考古发掘的过程,了解考古工作的方法和意义。在民俗文化展厅中,有传统工艺体验区,游客可以亲自参与剪纸、刺绣等传统工艺的制作,感受民间艺术的魅力。

(四)注意事项

遵守参观规则:在参观汉中市博物馆时,游客应遵守博物馆的参观规则,尊重文物和其他参观者。不要大声喧哗,不要随地吐痰,不要乱扔垃圾。

不触摸展品:为了保护文物,游客请勿触摸展品。文物是历史的见证,是珍贵的文化遗产,触摸展品可能会对文物造成损坏。

注意参观秩序:在参观过程中,游客应注意参观秩序,听从工作人员的引导。不要拥挤,不要插队,不要在展厅内奔跑。

可携带相机但关闭闪光灯:游客可以携带相机或手机记录喜欢的展品,但注意关闭闪光灯。闪光灯可能会对文物造成损坏,因此在参观博物馆时,应关闭闪光灯拍照。

五、博物馆的教育与文化意义

汉中市博物馆充分发挥汉中历史文化优势,筑牢意识形态前沿阵地。推出了 “汉水汉风汉韵 — 汉中历史文化展”“汉中开汉业 —— 刘邦与汉中” 和 “汉中旧影” 陈列,全面提升了 “褒斜古栈道陈列”“石门十三品陈列”。严格审核把关讲解内容,规范讲解服务标准,确保传播科学、准确的历史文化知识。据统计,每年有大量游客来到博物馆,通过专业的讲解服务,深入了解汉中的历史文化,深刻体会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博物馆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切实筑牢意识形态阵地安全,成为爱国主义教育、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青少年教育等的重要基地。

六、总结与展望

汉中市博物馆作为了解汉中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承载着厚重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与独特的艺术魅力。它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汉中这片古老而充满活力的土地上。

馆中现藏文物 5220 件,其中一级文物 45 件,这些文物见证了汉中地区从史前、商周、两汉、三国等不同历史时期的辉煌与变迁。从楚汉相争时期的古汉台,到刘邦拜将的拜将坛,再到充满传奇色彩的饮马池,每一处历史遗存都诉说着一段段惊心动魄的故事。而 “石门十三品” 更是以其精湛的书法艺术和珍贵的历史价值,吸引着无数书法爱好者和历史研究者前来膜拜。

如今,汉中市博物馆游人如织。每年,数以万计的游客从四面八方汇聚于此,感受汉风汉韵,探寻中华文脉。他们在古汉台的院落中漫步,欣赏着望江楼的雄伟与桂荫堂的古朴;在拜将坛前驻足,缅怀刘邦与韩信的传奇故事;在饮马池畔沉思,想象着刘邦当年在此饮马的场景。同时,博物馆丰富多彩的社会教育活动、特色鲜明的研学课程以及志愿者们的热情服务,也为游客们带来了更加深入的文化体验。

展望未来,汉中市博物馆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一方面,它将不断加强文物保护和研究工作,深入挖掘文物背后的历史文化内涵,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更加丰富的资源。另一方面,博物馆将继续创新展示方式和教育活动,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让文物 “活” 起来,吸引更多的人走进博物馆,了解历史、感受文化。同时,博物馆还将加强与国内外其他博物馆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博物馆事业的发展,为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贡献力量。

总之,汉中市博物馆作为汉中历史文化的瑰宝,将继续绽放光彩,吸引着更多的人前来探寻中华文脉,感受历史的魅力与文化的博大精深。它不仅是汉中人民的骄傲,更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前来参观、学习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