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帅哭了”“十分赏心悦目”“好飒”……这些形容词并非形容于连等主演,而是形容

《摇滚红与黑》的灵魂现场乐队2019中国巡演上海站返场

浪漫的气质与“革命”的意义,在法语音乐剧《摇滚红与黑》的舞台上一脉相连,它们埋藏在于连等人物的血液中,也同样被精巧地设计在舞台呈现中,而灵魂乐队便是法红黑现场致使观众多番关注的一大吸睛亮点。

破·传统

如同《红与黑》的主人公内心埋藏一颗“革命的种子”,《摇滚红与黑》在呈现手法方面也为法语音乐剧界带来一股“革新”浪潮。

万物皆可摇滚!《摇滚红与黑》现场乐队高光时刻大揭秘~

在音乐剧的舞台上,使用乐队或者管弦乐团实属常见。不带有戏剧性呈现的管弦乐团一般会被置于舞台前侧的乐池区域,而现场乐队则会被置于表演舞台的同一平面,被遮挡物“隐藏”在不易被观众注意的地方。

但《摇滚红与黑》采用独特的上下层舞台设计,将乐队的表演舞台设置在二层,看似与一层主舞台的戏剧世界有所分割,却通过背后整面的3D多媒体投影技术,与布景融为一体,呈现全新的舞美效果。而对于乐队站在音乐剧舞台二楼的表演形式,参与2019中国巡演的5位乐手在曾经的采访中提到:“站在二层天台演奏跟在普通舞台上演奏确实很不一样,法红黑的这种舞台形式,无论对观众还是表演者来说,都是第一次尝试的奇妙体验。”

说起《摇滚红与黑》颠覆传统法语音乐剧“大布景、大装置”的现场呈现形式,就不得不提到其背后的金牌制作人——艾尔伯特·柯恩(Albert Cohen)。他先后制作了音乐剧《十诫》《乱世佳人》《太阳王》《摇滚莫扎特》《1789:巴士底狱的恋人》等知名音乐剧作品。2016年在独挑《摇滚红与黑》制作大梁后,他首次采用3D多媒体的呈现方式,让音乐剧演员和乐手同时呈现在观众眼前,共同打造既具有故事戏剧性又有Live现场氛围的极致观感。

万物皆可摇滚!《摇滚红与黑》现场乐队高光时刻大揭秘~

融·现代

《摇滚红与黑》的舞台戏剧性,一部分是由乐手共同完成的。相信观看过现场版的小伙伴,一定对于连在演唱《荣耀向我臣服》(《La gloire à mes genoux》)时的“瞬时穿越二层舞台”的片段记忆犹新(这其中的秘密,等待屏幕前的小伙伴去现场解密)

万物皆可摇滚!《摇滚红与黑》现场乐队高光时刻大揭秘~

整个乐队的色彩也与舞台的“红黑”配色完美统一,在故事演绎的同时,适时配合人物心境进行演奏。两层舞台像分别散发着“复古”和“现代”气质的两个平行世界,却透过色彩与音乐的平衡达到毫无隔阂感的融合。

万物皆可摇滚!《摇滚红与黑》现场乐队高光时刻大揭秘~

3D多媒体是法红黑舞台上的现代技术,现场乐队则是冲破历史厚重感的现代气质。由批判现代主义经典著作改编而来的音乐剧作品,在还原19世纪初历史的基础上,稍有不慎就容易给观众造成“观看门槛”的错觉。而作为开创“意识流小说”、“心理小说”先河的《红与黑》,在舞台呈现时不仅需要演员全情投入地演绎,更需要借助外力来展现人物的“内心戏”,让没有读过原著的观众也能最大程度地感知到故事想表达的内容。

同让观众印象深刻的乐手“墨镜”、“鼓风机”,虽然实质上的设定意义是防强光变化和给舞台降温,但也因为巧合的视觉呈现(例如可以看到戴墨镜很飒的贝斯手小姐姐,以及吉他手飘逸的秀发),散发出与19世纪初相符的法式浪漫气质,以及与少年革命家于连内心相照应的反叛气质。

万物皆可摇滚!《摇滚红与黑》现场乐队高光时刻大揭秘~

真·摇滚

在音乐剧的舞台上可以堪比“摇滚演唱会”现场?没错,在音乐剧《摇滚红与黑》的现场,观众还能够收获炽热的音乐表达。2019中国巡演的音乐总监William Rousseau(威廉·卢梭)曾在《摇滚红与黑》2019中国巡演纪录片中提到:“整部音乐剧是非常沉浸式的,观众在现场会有一种同时置身于影院、剧场和演唱会现场的综合体验。而这种舞台呈现也能更好地将剧中的情感传递给观众。”

万物皆可摇滚!《摇滚红与黑》现场乐队高光时刻大揭秘~

在演出中乐队配合演员迷人的嗓音和21首“过耳难忘”的摇滚歌曲,带给观众直击人心的视听盛宴,在返场时现场乐队与演员共同营造的互动氛围,将专属于法红黑的现场燃情魅力推向高潮。

由聚橙、聚橙音乐剧出品和制作的
2020中国巡演
《摇滚红与黑》将重磅归来
用法语音乐剧的Live级燃情现场
席卷更多新城市
向更多观众发起心脏狙击

万物皆可摇滚!《摇滚红与黑》现场乐队高光时刻大揭秘~
万物皆可摇滚!《摇滚红与黑》现场乐队高光时刻大揭秘~

万物皆可摇滚!《摇滚红与黑》现场乐队高光时刻大揭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