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是中国的文化遗产大省,历代艺术珍品40余万件荟萃于山西博物院,百年历史积淀凝聚成“晋魂”陈列,博大而深厚。

“文明摇篮”展厅的三棱大尖状器,让我们一窥人类先祖漫长而艰辛的渔猎采集生活,“夏商踪迹”的鸮卣,带我们探寻夏商两代中原王朝和“方国文化”在山西的踪迹;晋侯鸟尊、酥钟、玉组佩的精美典雅,展示“晋国霸业”的辉煌;木板漆画、虞弘墓石椁见证“民族熔炉”走向盛唐的恢弘和中外交流的繁盛;多彩多姿的金元戏曲砖雕,诉说“戏曲故乡”的品味和悠闲。

让我们从这10件精品文物开始,走进“晋魂”,从中汲取文明的养分、艺术的善美和创造的力量。

三棱大尖状器

【5.18国际博物馆日】晋地寻宝

在遥远的旧石器时代,石器是重要的生产生活工具。这件三棱大尖状器出土于山西省襄汾县丁村遗址,是10万年前汾河流域旧石器文化的典型工具。它由硬度较高的角页岩制做而成,形状类似西方同时期的“手斧”。整件石器器身厚重,左右对称,横断面呈三角形,底部圆钝方便手握,是丁村人制作的一种特有的挖掘工具,因为这种石器在丁村文化中非常典型,因此也被称为“丁村尖状器”。

宝贝定位:山西博物院二层“文明摇篮”展厅
 
鸮卣

【5.18国际博物馆日】晋地寻宝

商人好酒,所以制作出许多精美的酒器,这件青铜器就是商代的一件盛酒器。鸮,是一种古代鸟类,这件器物整体造型就是两只鸮昂首背立的样子。盖子上装饰有雷纹,腹部有卷曲的羽翼纹,整体给人一种萌萌的感觉。这件青铜器构思精妙,不仅具有实用价值,也是相当精美的艺术品。

【5.18国际博物馆日】晋地寻宝

宝贝定位:山西博物院二层“夏商踪迹”展厅
 
晋侯鸟尊

【5.18国际博物馆日】晋地寻宝

20世纪90年代,考古学家在翼城、曲沃交界处的天马-曲村遗址中发现并确认了晋侯墓地,共发掘了9组19座晋侯及其夫人的墓葬,并出土了一批铸有晋侯名号的青铜器,这件鸟尊就是比较有代表性的一件。

【5.18国际博物馆日】晋地寻宝

鸟尊的整体造型是一只凤鸟回眸的样子,在凤鸟背上有一只小鸟静静相依,母子之情被刻画得淋漓尽致。它有一个比较独特的地方在于从它的尾部去看,还会发现有另一种动物的出现,这就是大象。大象卷起的鼻子成了鸟尊的第三个支撑点,保证了鸟尊的稳定性,而大鸟上卷的翅膀又成为了大象的耳朵,构思非常巧妙。

【5.18国际博物馆日】晋地寻宝

更为惊叹的是,大鸟背上有一个盖子,小鸟作为盖子捉手是可以打开的。在鸟尊的盖内和腹底铸有“晋侯乍向太室宝尊彝”9字铭文,说明它是当年晋侯祭祀祖先使用的重要礼器。鸟尊以它华美的造型和独特的意义,成为了山西博物院的镇院之宝。

宝贝定位:山西博物院二层“晋国霸业”展厅

晋侯稣钟

【5.18国际博物馆日】晋地寻宝
编钟全套共16枚,分两组,有三种式样,虽然不是同一时间铸造,测音却很和谐。在16枚钟上共刻有355字的长篇铭文,完整记录了西周厉王三十三年,晋侯稣率军参加周厉王亲自指挥的讨伐东夷的战争,并因战功卓著,多次受赏的故事。由于这次战争在史籍资料中从未记载,所以这套编钟对研究西周和晋国历史都极为重要。此外,凿刻而成的铭文,在西周青铜器中尚属首见。

现在,16枚编钟中有14枚因为早年被盗,之后被购回而藏于上海博物馆,另外2枚小钟现藏于山西博物院,这两枚钟分别铸有铭文“年无疆,子子孙孙”7字和“永宝兹钟”4字。

宝贝定位:山西博物院二层“晋国霸业”展厅

玉组佩

【5.18国际博物馆日】晋地寻宝

玉组佩出土于晋侯墓地63号墓,据研究墓主人应当是晋穆侯的次夫人。墓中共出土随葬品4280件,其中玉器近800件。这套玉组佩由玉璜、玉珩、玉管、料珠、玛瑙管等组成,共有204件,是整个晋侯墓地中发现的最大的玉礼器组合,其中仅玉璜的数量就达到45件之多。

【5.18国际博物馆日】晋地寻宝

下端的玉雁、玉蚕晶莹剔透,栩栩如生,表达了墓主人破茧重生的愿望。玉器上纹饰多用双勾技法,工艺精湛。这套玉组佩不仅表达了人们对于美的追求,也代表了当时最高超的制玉水平。

宝贝定位:山西博物院二层“晋国霸业”展厅
 
侯马盟书

【5.18国际博物馆日】晋地寻宝

春秋时期,王公贵族为了寻求内部团结、打击敌对势力,经常举行宣誓一类的盟会活动,称为“盟誓”,记载活动情况和盟誓内容的文书称为“载书”或“盟书”。1965年,在山西南部的侯马市,也就是春秋时期晋国最后的都城所在地,出土了5000多件带有细小文字的石片和玉片,这就是日后震惊世界的重大考古发现——侯马盟书。

【5.18国际博物馆日】晋地寻宝

盟书上的内容多用朱笔写在圭形玉石片上,字体为春秋战国时代的晋国古文,内容分为主盟人誓辞、宗盟类、委质类、纳室类和诅咒类等。其中可以辨识的盟书656件。经研究,侯马盟书大部分是对公元前497年到公元前489年间,以赵氏家族为首举行的盟誓活动的记录,反映了赵、韩、魏、智四个家族联合灭掉范、中行两个家族的过程。侯马盟书具有政治档案的性质,它的发现对于研究晋国历史、古代盟誓制度及古文字等均有重大意义。

宝贝定位:山西博物院二层“晋国霸业”展厅
 
木板漆画

【5.18国际博物馆日】晋地寻宝

1965年出土于大同市石家寨村,是北魏贵族司马金龙和妻子姬辰的合葬墓,距今已经有1500多年的历史了。墓葬中发现较完整的屏风有五块,木板之间用榫铆结构连接而成。在整个木板表面用红色漆为底,描绘了十几幅宣传帝王、忠臣、孝子、列女的故事,旁边还辅以大量的题记。

【5.18国际博物馆日】晋地寻宝
正面第一幅

【5.18国际博物馆日】晋地寻宝
正面第二幅

【5.18国际博物馆日】晋地寻宝
正面第三幅

【5.18国际博物馆日】晋地寻宝
正面第四幅

在山西博物院的“民族熔炉”展厅中就展出了其中一块,这块屏风画面上下分四层,每一层上都绘制着一段“列女传”的故事。图中人物形态委婉从容、神采焕发,线条自然流畅。绘画风格和技法与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极为相近。上面所书的题记和榜题文字,上承汉隶传统,下开真书先河,是少见的北魏墨迹。木板漆画的出土,对研究北魏前期的绘画风格,进而探讨整个魏晋时期的中国绘画成就,都有较高的价值。

宝贝定位:山西博物院三层“民族熔炉”展厅

虞弘墓汉白玉石椁

【5.18国际博物馆日】晋地寻宝

1999年出土于太原市王郭村隋代虞弘墓中,是仿木结构的三开间歇山顶建筑。石椁由底座、椁身、顶三部分组成,下面还有支撑石椁的8件石狮子。整个石椁采用上等汉白玉制做而成,除椁顶外,椁壁、椁座上面均有浮雕,并且施有彩绘和描金。

【5.18国际博物馆日】晋地寻宝

石椁上的内容由50多个单体图案组合而成,内容有宴饮、乐舞、射猎、家居、行旅等,丰富多彩。图中人物形象大都是高鼻、深目、浓须的样子,属地中海高加索人种,而所绘制出的服饰、器皿、乐器、舞蹈及花草树木等,也都具有浓厚的中亚和波斯风格。根据出土的墓志铭记载,墓主人虞弘,是西域鱼国人,19岁时出使北齐留任为官,曾在北齐、北周、隋朝历任显职,是一个身份特殊又获得皇帝重用的外国人。

【5.18国际博物馆日】晋地寻宝

墓中的汉白玉石椁展现了墓主人不同的文化背景,是研究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史料。同时也说明,早在1400多年前,晋阳与中、西亚就有着紧密的经济、文化和艺术交流,是一个重要的对外交流的城市。

宝贝定位:山西博物院三层“民族熔炉”展厅
 
董明墓戏台及杂剧俑

【5.18国际博物馆日】晋地寻宝

山西是中国戏曲重要的发源地之一,出土了大量的金代戏曲砖雕。在山西省侯马市董明墓的墓室北壁上部,发现有戏台场景及戏俑。戏台为单檐歇山顶,结构精巧,装饰华丽,真实再现了宋金时期的戏台建筑形制。

【5.18国际博物馆日】晋地寻宝

戏台上的五个戏俑,从左至右分别为装孤、副末、末泥、装旦及副净五个角色。其中末泥为主演,这与以副末和副净做主演,以滑稽调笑为主要内容的早期杂剧不同,表明中国戏曲艺术正走向成熟。在墓葬中出土戏台及戏俑,也反映出戏曲在这一时期的繁荣景象。

宝贝定位:山西博物院三层“戏曲故乡”展厅

青花缠枝牡丹纹罐

【5.18国际博物馆日】晋地寻宝

元青花是中国陶瓷史上的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瓷器品种。其特点是体型较大、胎厚重,青花色泽浓艳,装饰层次多,画面满,从器口到器足,都会饰满各种花纹,但层次清楚,繁而不乱。

这件元代的青花缠枝牡丹纹罐,造型浑厚凝重,胎釉细腻,青色深沉。上面绘制有精美的海水、缠枝石榴、缠枝牡丹、卷草纹和莲瓣纹,其中以枝繁叶茂的缠枝牡丹花纹为主体纹饰,画面饱满而不拥挤,层次分明,色调明快,是元青花中的杰作。

宝贝定位:山西博物院四层“瓷苑艺葩”展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