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空吗?
有网吗?
流量够吗?
云旅行开始!
您有一个7000年前的邀请,请注意查收。
上一次的“跨湖桥之旅”大家觉得怎么样?趁热打铁,我们马上推出“浙博时空云旅行”的第二站——河姆渡遗址。
在几十年前那个风华绝代的考古江湖中,一直流传着中华文明起源于黄河流域的传说。谁知忽然有一天风云突变,河姆渡遗址横空出世,一举将人们追溯中华文明起源的视线扩大到了更广阔的山河海洋之间。
所以,今天隆重推出的云旅行目的地就是位于浙江省余姚市的河姆渡遗址。
河姆渡文化遗址分布示意图
河姆渡遗址位于余姚河姆渡,是一处保存良好、文化内涵丰富的新石器时代遗址,河姆渡文化因此而得名,距今约7000-5300年。除了河姆渡遗址,迄今发现的河姆渡文化遗址还有童家岙遗址、田螺山遗址等五十余处,均分布在钱塘江南岸的宁(波)绍(兴)平原和舟山群岛。
河姆渡文化的发现,不仅为研究农耕、畜牧、建筑、纺织、艺术等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而且证明了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一样,也是中华文明的摇篮。
出发
话不多说,抓紧报名赶上时空穿梭的巴士吧!时空巴士的停靠点是浙博武林馆区“越地长歌”展厅中的河姆渡干栏式建筑场景处。
河姆渡干栏式建筑场景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干栏式建筑,往往是居住面以下由桩或柱组成支撑,居住面以上由梁、柱称其一排排屋面的。干栏式建筑的“腾空”可以适应江南地区多雨的自然环境,可以很好地隔绝地表湿气和蛇虫,也相对更安全,可以一定程度避免野兽袭扰。此外,还具有饲养家畜、堆放杂物的功能。由于裸露在空气中的木构部分很难保存,所以考古遗址中发现的大多为打入泥土中的木桩和木柱。
河姆渡遗址陈列馆外部保护园区所拍木构遗迹
活动安排
既然来到河姆渡,除了体验当地的民宿,还要适当运动,活动下筋骨。为此本次“云旅行”特别提供了当地特色活动“云养猪”、“云插秧收割”以及“云观摩文化活动”等内容,大家可以自行搭配。
养猪
进入新石器时代后,人类逐渐开始动植物的驯化,家畜的饲养也随之得以发展,稳定的食物来源大大改善了史前人类的生活质量。河姆渡遗址就有出土陶猪,根据骨骼遗骸形态分析及多种科技手段检测可知,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部分猪是处于驯化过程的家猪。
陶猪
值得一提的是,在河姆渡遗址发现了大量猪骨,可确认的个体达73头,其中多属幼年和成年猪,应是人为宰杀的结果,反映出当时家猪的饲养已具一定规模。
所以大家不妨在当地专业人士的“指导”下,参观并参与家猪的投喂,可以拍照,但请不要开闪光灯哦。
害怕猪猪太危险?不敢参与互动?没问题,本活动还可以延伸为观测画猪。河姆渡当地会有专门的“艺术大师”和“猪形态专家”指导描画,大家可以看下示例样本。
猪纹陶钵
陶钵上猪的纹样
钵的两侧外壁上以写实的手法刻出了一只小猪的图案:四足蹒跚而行,头向前垂,双目圆睁,似乎正在寻觅食物,整体图案相当协调,线条流畅。这只小猪的形象鬃毛比较长、比较硬,吻部比较长,介于家猪和野猪之间,可能正处于野猪向家猪驯化的过程中。
插秧与收获
怎么?画猪喂猪觉得不够满足您对河姆渡遗址的无限热忱?好的亲!马上为您安排早期驯化稻的种植与收获等工作。
如果您要选择种植,那么我们会派发给您一把骨耜;如果您选择收获,那我们会派发给您一把镰刀。
骨耜
在河姆渡遗址发现了层层叠压的秕谷稻壳,出土时色泽鲜黄,外形完整,甚至颖壳上的隆脉和稃毛都清晰可见。
河姆渡稻谷出土状态
参与当地文化活动
参加完上述活动,您还有精力想要更深入地了解河姆渡遗址的方方面面吗?我们还安排了文化活动,您可以远距离围观当地的一些原始艺术活动。
河姆渡人民精心制作各种艺术品和装饰品,用来美化自己的生活。用刻着花纹的骨笄固定头发;用玦、璜、管、珠以及兽类牙齿来装饰自己。一些艺术品上神秘的刻纹和符号,表达着当时的原始信仰。
“双鸟朝阳”象牙蝶形器
器物上雕刻着昂首相望的两只鸟和一轮光芒四射的太阳。古人将鸟视为沟通神灵的使者。太阳与鸟的组合,可能是人们阳鸟崇拜的体现。
双鸟朝阳
关于“双鸟朝阳”的释义,还有学者认为其或许和日晕的形象有关。日晕产生的条件是气候温暖湿润、冷暖空气交流剧烈的自然环境和居址周围有较大水域面积的地理环境。河姆渡遗址三面环水,在遗址使用期间内,气温较现在高2-3℃,具备日晕频繁产生的条件。
今天的行程到这里就要结束了,下一次时空旅行你们想去哪里呢?
参考文献
[1] 方向明.关于河姆渡T226(3B):79“双鸟朝阳”蝶形器[J].东方博物,2006(04):12-16.
[2] 邵九华.双鸟朝阳象牙蝶形器和日晕景观[J].史前研究,2013(00):338-340.
[3] 肖凤娟,任瑞波.河姆渡遗址稻作遗存的研究回顾、展望和思考[J].农业考古,2014(06):10-14.
[4] 牟永抗.河姆渡干栏式建筑的思考和探索[J].史前研究,2006(00):11-28.
作者|郁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