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体育活动是随着社会生产、军事活动和医疗保健的需要而产生的,并不断得到发展。在唐代,国家十分重视军队的训练,开始设置和推行武举考试制度,这不仅推动了我国古代武艺的进一步加强,同时也促进了各项体育活动的兴盛。加之与各国之间文化交流的加强,使唐代长安的体育项目更加繁多,盛况空前。

打马球
聆听长安丨马不鞭,蹄自疾 唐代打马球活动

聆听长安丨马不鞭,蹄自疾 唐代打马球活动
打马球俑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全国第十一届残运会
吉祥物“安安”取意唐代打马球俑

唐代长安最盛行的体育活动是打马球,这是一种骑马击球的球类活动,古代把这种活动叫做“击球”、“打球”、“击鞠”等。据考证,马球发源自古代的波斯,所以又叫“波罗球”,大概在汉代通过西域传入我国,唐代非常流行。马球的大小似拳头,是用轻而有韧性的木料做成的,里面挖空,外边涂上红漆或彩绘的一些花纹。球杖长有数尺,一端弯曲如“半弦月”,有的也有彩绘花纹。唐代诗人蔡孚的《打毬篇》中有“宝杖雕文七宝球”、“初月飞来画杖头”的诗句,说的就是彩绘马球和球杖。马球场的球门,有单球门和双球门两种。单门是一个木板墙,墙下开有一个一尺大小的孔,并有球网。双球门是在球场两边各设一门员,门是两根木桩加上一根横梁做成的。比赛时有裁判和守门,中场开球后,两队跑马争击。单球门以先入网者为胜,称作头筹;双球门则是两队展开对攻,以进球多少定胜负。比赛时场外还有鼓乐手击鼓或奏乐,以壮声势。

聆听长安丨马不鞭,蹄自疾 唐代打马球活动
《长安十二时辰》剧照

在唐代长安,从皇帝、贵族、文武百官到社会上的文人名流,都非常喜欢打马球。甚至连妇女也有打马球的。唐朝的许多皇帝都是马球场上的能手,他们把打马球作为一项健身与娱乐的重要活动。据唐代封演的《封氏闻见记》记载,唐中宗景龙三年(公元709年)春,在欢送金城公主入藏和亲的盛典上,中宗敕令在梨园亭子观看打马球。吐蕃的使臣赞咄向中宗奏说,他的部下中有擅长打球的,要求参加比赛,与大唐好手对垒。在比赛中,吐蕃球艺不凡,屡胜皇宫毬队,于是,唐中宗又命临淄郡王李隆基和嗣虢王李邕、驸马杨慎交及武延秀4人迎战由10人组成的吐蕃队。李隆基大显身手,他飞马击球,似风驰电闪,所向无敌,那些吐蕃好手只能望球兴叹。

聆听长安丨马不鞭,蹄自疾 唐代打马球活动

唐宣宗的毬艺也非常高,球场上纵马奔驰,快似流电,能在空中连击数百次而球不落地,使得“两军老手咸服其能”。唐僖宗曾自负地宣称:“朕若应击球进士举,须为状元”。意思是说他可以当打马球的状元。唐穆宗、敬宗也都十分喜欢打马球,常常沉溺击球而忘返。在唐代喜好打马球的几位皇帝中,下场最惨的算是唐敬宗了。敬宗时常打球到晚上一更甚至二更时,陪打球者往往头伤臂折。有的人却因此得到敬宗的召见,如陶元皓、靳遂良、赵士则、李公定、石定宽等人,然而敬宗后来竟被他所赏识的马球能手所杀,死时才18岁。

聆听长安丨马不鞭,蹄自疾 唐代打马球活动
章怀太子墓打马球图(局部)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在唐乾陵章怀太子李贤墓的壁画上,就发现有“马球图”,图中有20多个骑马人物,有的在球场上击毬,有的在一旁观战。前面五名骑手拿着球杖,正在驱马抢球,有一人作反身击球状,姿态矫健。它生动形象地再现了唐代马球比赛既紧张又惊险的争抢画面。当时,在长安城的宫城内、宫城以北禁苑中的大明宫东内院、龙首池南都设有专门的马球场,文宗时把龙首池也填为球场。1956年,在唐长安宫城北面的禁苑遗址中,曾出土了一块石碑,上刻“含光殿及球场等,大唐大和辛亥岁乙未月建”,说明当时禁苑中确实设有马球场。此外,在那些达官显贵的府中往往也设有马球场,其中最有名的是驸马武崇训和杨慎交府中的马球场。马球场关键是要平滑,以便驰马击球,因此,武崇训、杨慎交便把油洒在毬场的土中,球场建成后既坚实又平滑由此可见,唐代达官显贵对马球运动的着迷奢费到何等程度。

聆听长安丨马不鞭,蹄自疾 唐代打马球活动
《长安十二时辰》剧照
马球原本是军队中的运动项目,是骑术与打球技巧相结合的运动,它可以锻炼骑兵的体质,增强作战的技能。所以,在长安城中,左右神策军的驻地也设有专门的马球场,所谓“两军老手”就是指左右神策军中的马球好手而言的。据记载,唐代有一位姓夏的将军,经常在马球场上垒叠放上1000多枚铜钱,飞马奔驰,以球杖击钱,一次击一枚铜钱,打到六七丈高的空中,眼明手快,确无误。然而,两军老手有时还会败于文人学士的手下。唐僖宗乾符四年(公元877年),在庆贺新进士的月登阁打球会上,新科进士刘覃跃马击球,快似电逝,球技非凡,使那些骄傲的两军将士惭愧而去。这说明文人学士中也不乏马球场上的高手。

声音:史杨克
剪辑:李珏雯
摄影:郑  华
节选自:《长安史话 魏晋南北朝·隋唐》

(版权所有  转载注明)

长按扫描关注,把历史随身携带
聆听长安丨马不鞭,蹄自疾 唐代打马球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