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千年盐运文化瑰宝——运城博物馆震撼亮相,带你穿越历史长河!

一、运城博物馆:承载历史的文化殿堂

运城博物馆作为运城市的文化地标,不仅在建筑风格上独具特色,更在文化传承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成立于 2013 年的运城博物馆,经过精心筹备,于 2016 年正式向公众开放。其地理位置优越,坐落在盐湖区魏风街。博物馆占地 38.07 亩,建筑面积达 23570 平方米,其中展览区面积 15000 平方米,文物库区面积 5000 平方米。

建筑造型取 “太极之意,星云之势,摇篮之形”,这一独特设计理念寓意着运城作为华夏文明的摇篮,承载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整个建筑宛如扎根于黄土高原的老树根,诉说着古老的故事。

从外观上看,运城博物馆简洁单纯,呈椭圆形,下大上小,逐渐内收。这种设计不仅具有现代感,还与周围的环境相得益彰。博物馆的建筑风格既体现了传统文化的内涵,又融入了现代的设计元素,使其成为一座既具有历史价值又具有艺术价值的文化殿堂。

走进博物馆,序言大厅设有文化主题浮雕墙,雕刻着世纪曙猿、西侯度用火、后稷教民稼穑等历史场景,让人仿佛穿越时空,感受到了古老河东文化的魅力。浮雕墙相对的六根文化艺术柱上镶嵌有商代兽面纹、西周凤鸟纹等运城重要文物纹饰铜雕,彰显了运城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大厅屏风雕刻有 “明四家” 之一沈周所绘的《着色山水图卷》和西汉著名辞赋家扬雄所作的《河东赋》,为博物馆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二、丰富展览:展现运城的历史底蕴

(一)华夏寻根:追溯古老文明

在运城博物馆的华夏寻根展区,一件件珍贵的文物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1995 年在垣曲县发现的曙猿下颌骨化石,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将人类起源的时间向前推进了整整 1000 万年。通过放大镜观察,我们可以看到化石上的下颌骨及门牙、犬齿和臼齿,犬齿相对较大,下颌角较圆,下巴前缘呈直立状,这些特征无不彰显着高等灵长类动物的特性。而芮城县境内的西侯度人类遗址,更是我国最古老的旧石器时代遗址之一。这里保存着全世界最早的人类用火证据,将人类用火的历史提早到了 243 万年前。展厅中展示的用火烧过的动物骨骼化石、人工切割的鹿角,以及砍斫器、刮削器、三棱大尖状器等石制工具,让我们仿佛看到了旧石器时代的西侯度人在这片土地上的生活场景。他们利用这些工具向大自然索取生存必需品,开启了人类文明的曙光。

1926 年,被誉为中国考古学之父的李济先生在夏县西阴村主持考古发掘,这里出土的有 “半个人工切割下来的蚕茧”,被收入历史教材。近年来,考古工作者又在周边发掘出 5 枚石雕蚕蛹,这些蚕蛹距今 6000 多年,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蚕蛹形象。这一重大发现为研究中国丝绸起源与传播提供了重要线索,也与黄帝妻子嫘祖教民养蚕于夏县的古老传说相吻合。

(二)馆藏珍品:文物精华荟萃

馆藏珍品展区分为铜器精华、石刻荟萃、泥火精灵、翰墨流芳四个单元,这里汇聚了运城地区千余件精品文物。唐代薛儆墓石椁体量硕大,由 34 块青石雕刻和组合而成,整体是一座庑殿顶房屋形状。在石椁四周的 10 块石板内外,雕刻着人物、门窗、花卉等纹饰,仕女拱手侍立、姿态各异,面相丰腴,展现了唐代高超的雕刻技艺。白釉黑彩诗文枕,长方八角形,枕面出檐,前壁内凹,侧壁有气孔,平底。枕面依枕形双线勒框,框内竖书五言行草诗文,字体飘逸,展现了宋代的文化艺术魅力。三彩女坐俑面部白皙,脸圆润,细眼,高鼻梁,小口,头梳单高髻,带项圈,手镯,身穿黄绿地短襦,下着黄绿色相间竖道百褶长裙,体态优美,形体俊俏,充分展现了唐代妇女的风采。

(三)盬盐春秋:讲述盐池历史

盬盐春秋展区分盐池变迁、百业俱兴、晋商之源三个部分,生动地展现了运城盐池的形成过程以及对盐池的开发管理。唐盐池灵庆公神祠颂碑刻于贞元十三年(797),原本竖立于运城市盐池神庙海光楼遗址。此碑是河东盐池现存最早的碑刻,记载了河东盐池和盐田的历史,以及当时人们供奉盐神的盛况。河东盐池作为世界上开发利用最早的盐池,有 4600 多年的开采历史,被称为 “国之大宝”。历朝历代都极为重视盐池的开发管理,如垦畦浇晒法,又称五步产盐法,这一产盐工艺孕育于春秋战国时期,终成于隋末唐初,比欧洲晒盐法早了将近 1000 年,2021 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四)地灵人杰:河东先贤风采

地灵人杰展区从运城 2500 多位名人中精选出 24 位河东先贤进行介绍,分为千秋关圣、重臣名相、学苑文坛、艺林俊彦、名门望族五个单元。走进展厅,穿过写有 “关王故里” 的牌坊,迎面供奉着 “万世人极” 的关羽塑像。关羽是运城最有影响力的人物,这里展示了关帝庙和关公信俗,讲述了关羽由侯到王、由王到帝、由帝到圣的成神之路。除此之外,还有傅说、司马光、赵鼎、关汉卿、王之涣等众多名人,他们在不同领域为河东大地增添了光彩。

(五)土木华章:古建筑的魅力

土木华章展区以时代为主线,通过建筑模型、图表照片、壁画复原和多媒体技术等形式,展示了运城现存代表性的古建筑。在万荣县东岳庙内,有一座元明风格的飞云楼。它是纯木质结构,整座楼斗拱密布,被誉为 “中华第一木楼”。此楼高约 23 米,楼体外观三层,内部实为五层,平面呈方形,十字歇山顶。飞云楼的建筑造型独特,工艺精湛,充分展现了运城古代建筑的精美绝伦。

(六)条山风云:革命历史画卷

条山风云展区反映了从辛亥革命到解放战争时期运城地区的革命历史,包括辛亥风云、革命中坚和革命星火、燎原河东两个部分。1912 年,李岐山等率领一支起义军南下,成立河东军政分府,维护辛亥革命成果。1926 年,马克思主义传播到河东大地,运城成立第一个党组织,继而成立中共河东特委。抗日战争时期,开辟中条山等根据地。解放战争时期,支援晋南战役,运送解放军度过黄河。这些可歌可泣的革命历史,展现了运城人民在革命岁月中的英勇无畏精神。

三、文化价值与意义

(一)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

运城博物馆作为收藏、展示、研究、传播运城历史文化的重要平台,肩负着传承历史文化的重大使命。馆内丰富的文物藏品,如 “世纪曙猿” 化石、西阴遗址蚕茧、唐薛儆石椁等,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这些文物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通过对这些文物的展示和解读,运城博物馆为人们打开了一扇了解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窗口,让人们深刻感受到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

(二)开展教育活动的重要阵地

运城博物馆积极开展各类教育活动,为公众提供了丰富的学习机会。暑假期间,小小讲解员队伍经过面试、培训、考核后上岗,为游客提供讲解服务。截至 8 月 2 日结业当天,小小讲解员累计服务 687 人次,讲解 2341 场次,服务时间 1717.5 小时,服务观众 1.1 万余人,收获了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此外,博物馆还举办了 “杏花春雨话清明” 主题教育活动、“行走的思政课” 实践教学活动等,让学生们在活动中了解历史文化,增强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同时,博物馆还面向全国青少年积极开展各类主题社会教育活动和研学活动,如 “‘更’海牧渔 —— 寻访老船长之旅” 研学活动等,打造了 “蓝色国土教育 ——VR 数字课堂”、南海文博大讲堂、南海博学堂等活动品牌,积极开创博物馆社会教育工作新局面。

(三)促进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

运城博物馆作为城市文化客厅,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游客前来参观。在这里,人们可以欣赏到运城地区的历史文物和文化遗产,了解运城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同时,博物馆还通过举办专题讲座、学术研讨会等活动,为文化爱好者提供了交流和学习的平台。例如,第三届中国考古学 “西阴论坛 —— 夏时期的中国” 学术研讨会在运城市夏县举行,40 余家考古领域的知名高等院校、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参加会议,深入介绍和剖析我国夏文化探索和研究,高度认可晋南地区在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中的重要地位。此外,博物馆还通过原创展、联展、引进展、巡展等途径,推出专题类临时展览 27 个、数字虚拟展厅 27 项,侧重让社会公众了解运城的前世今生、运城之外的多彩世界,促进了文化交流与融合。

总之,运城博物馆在传承历史文化、开展教育活动、促进文化交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了人们了解中华文明、感受历史魅力的重要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