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博物馆:历史瑰宝的璀璨殿堂

一、博物馆概述

昆明市博物馆占地面积达 18000 平方米,总建筑面积 21000 平方米,其中展厅面积 7000 平方米,库房面积 2500 平方米。博物馆的建筑风格独具特色,融合了盝形顶、通天柱、斗拱等中国古代建筑文化元素,彰显出古朴、大方、庄重、典雅的气质。

截至 2022 年,昆明市博物馆馆藏总数 12337 件(套),珍贵文物 730 套,涵盖青铜器类、陶瓷器类、杂项类、书画类、民族服饰类、近现代类文物、石质类、飞虎队类、朱祖德雕塑作品、民俗类、标本化石类及室外雕塑类等多个种类。

馆内设有 “滇池沧桑”“古滇探幽”“天龙八部的世界”“扇韵遗香”“云中青韵” 和飞虎队纪念馆等基本陈列。其中,“滇池沧桑 —— 藏在石头里的昆明” 展览通过介绍滇池的沧海桑田,展示昆明的历史变迁;“古滇探幽” 则通过考古成果展示,还原了沉睡在滇池畔数千年的神秘国度 —— 滇国;“天龙八部的世界 —— 艺术史视野下的地藏寺经幢” 全面展示经幢的内部榫卯结构和主题雕刻风格;“扇韵遗香 —— 清代云南名家扇面精品展” 展现了云南古代书画艺术的辉煌;“云中青韵 —— 馆藏明代民窑青花瓷” 呈现了不同地域民窑青花瓷的发展、传承和融合过程。此外,还有 3 个机动展厅,不定期举办各类展览,为观众带来丰富多样的文化体验。

二、建筑特色

(一)整体风格

昆明市博物馆的整体建筑风格独具魅力,融合了盝形顶、通天柱、斗拱等古代建筑文化元素,这些元素的运用使得博物馆在外观上呈现出古朴、大方、庄重、典雅的特点。21000 平方米的总建筑面积,7000 平方米的展厅面积以及 2500 平方米的库房面积,为丰富的馆藏文物提供了充足的展示和储存空间。走进博物馆,仿佛穿越时空,感受到古代建筑与现代文化的完美融合。

(二)一期工程

昆明市博物馆一期工程建设面积为 7400 平方米。这一阶段的建设为博物馆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为后续的扩展和完善提供了可能。在一期工程中,精心规划了各个功能区域,使得博物馆在开馆之初就能够展示部分珍贵的文物,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

(三)二期工程

昆明市博物馆二期工程建筑面积达 12931 平方米,分为地上三层和地下二层。地下一层层高 4.8 米,地下二层层高 4.2 米;地上一层层高 5.4 米,地上二层层高 6.6 米;地上三层层高 4.5 米 —7.5 米,建筑总高 20.4 米。二期工程的建设进一步扩大了博物馆的规模,丰富了展览内容。地上三层和地下二层的设计,为不同类型的展览提供了更多的空间选择。例如,地下二层可以用于储存珍贵文物,确保文物的安全保存;地上三层则可以展示大型的主题展览,吸引更多的观众。二期工程的完成,使得昆明市博物馆在硬件设施上更加完善,为传承和弘扬昆明的历史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陈列展览

(一)固定展览

1.“滇池沧桑”:

“滇池沧桑 —— 藏在石头里的昆明” 展览由 “自然万象识昆明”“化石中的生命密码”“寻根溯源叩问未来” 三个单元组成,全方位地展示了昆明的历史变迁。在 “自然万象识昆明” 单元中,从 “地下书卷的化石”“春城昆明的气候”“多彩昆明的生物”“山水昆明的地理”“石之精华的矿产” 五个方面,为观众描绘出一幅闻名遐迩的 “春城” 昆明画卷。这里详细说明了作为云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昆明,与亿万年来的地质运动、滇池的演变发展之间的紧密关系。“化石中的生命密码” 单元则介绍了昆明地区独特的晋宁梅树村小壳动物群、晋宁夕阳恐龙和恐龙足迹以及呈贡龙潭山 “昆明人” 三个内容,让观众仿佛穿越时空,回到远古时代。“寻根溯源叩问未来” 单元展示了昆明地区古人类发现情况及其化石,追溯昆明史前人类的起源和演化,通过曲面影视厅中特制短片回顾史前到当代人类的发展历程,让观众对人类的未来充满了思考。

2.“古滇探幽”:

“古滇探幽” 通过对考古成果的集中展示,带领观众走进了神秘的滇国。介绍了滇池区域春秋中期至西汉时期前后两大不同族群 —— 百濮和氐人,集中展示了代表各自文化风格的典型金器、青铜器、陶器、漆器、玉器等。从两大族群各自文化特点及融合后的文化现象视角,对滇文化的融合型形态进行了统一展示,透析出精美绝伦的滇文化,折射出滇人的生活风貌。让观众得以厘清文化的不同来源以及滇国不同族群部落融合的文化表现,最终窥见滇国的全貌,还原了一个沉睡在滇池畔数千年的神秘国度。

3.“天龙八部的世界”:

“天龙八部的世界 —— 艺术史视野下的地藏寺经幢” 展览以昆明市博物馆镇馆之宝 —— 地藏寺经幢为核心展项。此幢建于公元十二世纪,大约在中叶或稍后。立幢者为袁豆光,是当时大理国的议事布燮。经幢石质为砂石,幢体分为基座、幢身和宝顶三个部分,总高 6.7 米,七级八面,由 5 段砂石榫卯连接,通体雕刻佛、菩萨、天龙八部及侍众等佛教造像共 300 尊。展览全面展示了经幢的内部榫卯结构和主题雕刻风格,呈现众多造像的细节。还展示了东方持国天王的三维模型、正立面影像、数字线图,以及一层四大天王造像、四面梵文及八面界石汉文的数字拓片。首次对外公开展出的经幢修缮过程的照片,让观众更直观地了解经幢的整体结构与文物保护工作的不易。

4.“扇韵遗香”:

“扇韵遗香 —— 清代云南名家扇面精品展” 通过展览扇面,展现了地处边陲的云南与中原文化在长期融合与对接中,逐渐形成和构筑的丰富、多元的文化特质。扇面作品不仅直接反映了各历史时期的审美风尚、价值取向和时代风格,更是文人士大夫思想、艺术、品格、修养的集中体现。在这里,观众可以领略到云南古代书画艺术的辉煌。

5.“云中青韵”:

“云中青韵 —— 馆藏明代民窑青花瓷” 展览馆藏明代民窑青花瓷,既有云南建水窑、玉溪窑等云南本地民窑青花瓷,也有随着军屯民屯带入的景德镇民窑青花瓷。展览展现了不同地域民窑青花瓷的发展、传承和融合的过程,让观众感受到明代民窑青花瓷的独特魅力。

6.“昆明飞虎队纪念馆”:

昆明飞虎队纪念馆系统介绍了飞虎队的相关历史。抗日战争时期,我国得到了世界反法西斯阵线许多国家和人民的大力援助。1941 年 8 月 1 日,美籍志愿军第一大队成立,投入中印缅战区对日作战。一年之后,美国空军特遣队和第十四航空队先后进驻中国,这三支空军部队均由美国人克莱尔・李・陈纳德指挥,因其英勇无畏和能征善战,威震长空,战绩惊人,并采用 “飞虎” 图案作为队徽,被誉为 “飞虎队”。他们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受到中国人民永远的缅怀和纪念。

(二)临时展览

昆明市博物馆不定期举办各类临时展览,涵盖文物、美术、书法、摄影、非遗等多个领域。这些展览丰富了观众的文化体验,吸引了众多海内外观众前来参观。据统计,昆明市博物馆先后举办了 472 个具有影响力的临时展览,接待海内外观众 600 余万人次。博物馆充分发挥了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成为了昆明人留住乡愁的优选之地、市民游客的休闲和打卡地以及昆明市文化交流活动的最佳场所。

四、镇馆之宝

(一)地藏寺经幢

地藏寺经幢作为昆明市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以其精湛的工艺和深厚的历史底蕴,吸引着无数游客的目光。

这座经幢由五段红砂石精心雕刻而成,高达 6.5 米。幢体呈七层八面的宝塔形,层级间的界檐清晰可见,增添了经幢的层次感和立体感。古幢底下的圆鼓形基座上,八条栩栩如生的龙雕刻得极为精细,龙鳞、龙爪等细节之处尽显工匠的高超技艺。

从基座往上数,古幢共有七层,造像多达 300 座之多。这些造像形态各异,有佛、菩萨、天龙八部及侍众等,每一尊造像都仿佛在诉说着一段古老的故事。造像的雕刻精美绝伦,线条流畅自然,面部表情生动传神。有的佛像面容慈祥,给人以宁静祥和之感;有的菩萨身姿婀娜,尽显优雅之态;天龙八部则威武霸气,展现出强大的力量。

地藏寺经幢不仅是一件艺术品,更是一部历史的见证。它建于宋代大理国时期,历经岁月的沧桑,依然保存完好。经幢上的梵、汉文经咒,记录了当时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传承。中外专家赞誉为 “滇中艺术极品”“中国绝无仅有之杰作”,实至名归。

(二)其他重要藏品

7.西汉执伞铜跪俑:西汉执伞铜跪俑是古滇国时期的珍贵文物,俑身高 56.2cm,宽 22.4cm。俑身五官、发饰、服饰等依稀可见,为我们研究古滇国祖先的相貌与文化提供了重要支撑。该俑上身跪坐在蜷曲的腿上,手执一把铜伞,伞内沿悬挂铜铃。伞把长约 191 厘米,倾斜伸出于俑的前上方,为了平衡重心,工匠在执伞俑后背铸出类似罗锅的造型。古滇国墓葬中出土的执伞俑多置于墓主人头部旁,专家认为执伞俑可能用于供奉或引导神灵。

8.飞虎队夹克:飞虎队夹克是昆明市博物馆中关于飞虎队历史的重要见证之一。这件皮夹克上有飞虎队的徽章,右肩位置还有一个被子弹穿透的洞,被称为 “带血的皮夹克”。通过它,参观者们可以感受到当年战斗的激烈,以及飞虎队队员们的英勇与无畏。

9.求救血符:求救血符在飞虎队的历史中有着重要的意义。这块布条写着‘来华助战洋人,军民一体救护’字样,并标有编号。飞虎队队员一旦被迫跳伞落到地面,便可用它来与当地百姓沟通,请求救助。当时,这种血符挽救了许多美国飞行员的生命,体现了中美两国人民在战争时期的深厚情谊。

五、藏品保护

昆明市博物馆在藏品保护方面成绩斐然,尤其是对馆藏青铜文物的保护修复工作更是可圈可点。

昆明市博物馆馆藏大部分青铜文物出土于晋宁石寨山、呈贡天子庙、石碑村等遗址墓葬,作为滇文化代表性文物,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科学和艺术价值。然而,由于长期埋藏于地下,受酸性土壤侵蚀等因素影响,这些青铜文物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锈蚀、矿化病害,有的甚至变成了 “铜疙瘩”,面临着文物损毁和信息消失的风险。

为了救治这些 “患病” 的青铜文物,昆明市博物馆从 2016 年年初就开始着手工作。在云南省、昆明市文物行政主管部门领导的支持和帮助下,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完成文物修复方案编制,逐级申报立项。2016 年 4 月,国家文物局批准了昆明市博物馆馆藏青铜文物保护修复项目立项,并于 2017 年 8 月、11 月两次获得国家文物保护专项资金支持。

2018 年 9 月起,专业人员对 500 余件 “患病” 青铜器进行精心 “治疗”。针对文物不同的病害状况,采取了不同的 “治疗” 手段。例如,对于铜基体尚存不多、金属韧性较差的文物,采用不同温度进行边加温边施压整形;对于矿化病害导致铜基体严重酥粉的文物,选用环氧树脂胶进行直接加固,若渗透效果不佳,则采用提高浓度的 B-72 进行渗透加固;对于患上 “癌症” 的青铜器,采用 “化疗” 的方法,配合传统工具进行有害锈的清除。最长的一件铜器在特制 “药液” 里 “化疗” 浸泡了 3 个多月。

经过近 3 年的努力,昆明市博物馆以传统工艺为根本,现代科技为辅助,严格按照 “修旧如旧” 的原则,将一批重要文物进行了修复,使其重新焕发生机。此次修复项目荣获 “2022 全国十佳文物藏品修复项目”,这是云南省文博系统在修复方面的首个国家级荣誉。

昆明市博物馆馆藏青铜文物保护修复项目的实施,不仅为文物的长期稳定保存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也为后续文物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通过分析文物病害成因及文物保存环境条件对器物的影响,为文物保存环境的改善提供了依据,满足了文物数字化、信息化等高新技术采集要求,对青铜文物保护成果进行展示利用,创新了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对外传播方式,让更多的公众参与文物保护利用。

此外,昆明市博物馆以这些文物保护修复工作为契机,开展了大量的馆藏可移动文物保护修复实践工作。2021 年初,获得了云南省文物局颁发的可移动文物修复资质证书,具备了进入文物系统、大专院校系统和档案系统承担文物保护修复工作的资格。同时,昆明市博物馆还针对云南省州市县区文物保护专业人才匮乏的情况,利用多年文物保护实践经验,对多家州市县区博物馆馆藏文物保护修复、预防性保护、数字化保护利用等方面提供了智力支持和专业技术指导。

六、参观信息

(一)开放时间

昆明市博物馆的开放时间为周二至周日的 9:00 至 17:00,16:30 停止入馆。在这个时间段内,游客可以尽情地参观博物馆的各个展览,感受昆明的历史文化魅力。而周一闭馆(国家法定节日除外),这也为博物馆的维护和管理提供了时间。

(二)门票及预约

昆明市博物馆实行免费参观政策,这为广大游客提供了便利。游客可以通过微信小程序等方式进行线上预约,方便快捷。预约流程简单易懂,只需按照提示操作即可。预约成功后,游客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前往博物馆参观,避免了排队等待的烦恼。

(三)交通指南

昆明市博物馆周边交通十分便利。市内可乘 1 路、62 路、74 路、109 路、145 路、117 路、A1 路等公交车可直接到达。如果游客从市区繁华地段出发,也可以选择步行前往。例如,从金马碧鸡坊出发,走不了多远就可以到达博物馆。这样的交通条件,使得游客可以轻松地到达博物馆,享受文化之旅。

(四)周边住宿

昆明市博物馆地处市区中心位置,临近金马碧鸡坊,周边住宿非常方便。如果游客在昆明停留时间较短,可以选择附近的酒店或民宿,方便快捷。如果停留时间较长,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预算选择不同的住宿地点。例如,在官渡区云南省博物馆附近,有许多客栈和酒店可供选择。这些住宿地点不仅交通便利,而且周边环境优美,让游客在享受文化之旅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昆明的美丽风光。总之,昆明市博物馆周边的住宿条件丰富多样,可以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七、未来展望

(一)展览与教育

未来,昆明市博物馆将持续推出更多高质量的展览。一方面,深入挖掘昆明的历史文化资源,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专题展览,如进一步深化 “历史文化名城系列展”,让市民更深入地了解昆明的城市象征、精神和特质,增强对城市的认同感。另一方面,加强与国内外博物馆的交流合作,引进更多优秀的临时展览,拓宽观众的视野。

在教育方面,继续开展丰富多样的社教活动。针对不同年龄段的观众,设计个性化的教育课程,如小小讲解员培训、文物保护科普知识讲座等。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打造沉浸式的教育体验,让观众更加直观地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

(二)科技创新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昆明市博物馆将加大在数字化建设方面的投入。进一步完善文物交互大屏等数字化展示设备,丰富数字资源内容,让观众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网络了解博物馆的文物信息。同时,开发博物馆专属的手机应用程序,提供导览、展览解读、互动游戏等功能,提升观众的参观体验。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为观众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例如,根据观众的参观历史和兴趣爱好,推荐适合的展览和活动。通过大数据分析,了解观众的需求和反馈,不断改进博物馆的服务质量。

(三)文化交流

作为文化交流的平台,昆明市博物馆将积极开展国际间的文化交流活动。与国外博物馆合作举办展览,促进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与互鉴。邀请国外专家学者来馆进行学术交流,分享最新的研究成果和经验。

加强与国内其他博物馆的合作,共同举办展览、研讨会等活动。推动博物馆之间的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提升博物馆行业的整体水平。同时,积极参与国家 “一带一路” 倡议,发挥博物馆在文化传播中的重要作用,向世界展示昆明的历史文化和城市魅力。

(四)社区参与

昆明市博物馆将进一步加强与社区的合作,积极开展流动博物馆巡展活动。走进学校、社区、山区等,将展览和教育活动送到观众身边,提高博物馆的社会影响力。与社区共同举办文化活动,如传统节日庆祝活动、文化讲座等,丰富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

鼓励社区居民参与博物馆的建设和管理,如征集文物、提供历史资料、担任志愿者等。通过社区参与,增强博物馆与观众之间的互动和联系,让博物馆真正成为人民群众的文化家园。

(五)可持续发展

在未来的发展中,昆明市博物馆将注重可持续发展。加强对文物的保护和管理,采用先进的保护技术和方法,确保文物的安全保存。同时,合理利用博物馆的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推动博物馆的绿色发展,采用节能环保的设备和技术,降低能源消耗。加强对观众的环保教育,提高观众的环保意识,共同为保护地球家园贡献力量。

总之,昆明市博物馆将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迎接未来的挑战和机遇,不断创新发展,为传播历史文化、促进文化交流、推动社会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