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柳州工业博物馆的诞生与发展
2009 年,柳州市委市政府作出重大决定,利用原柳州第三棉纺厂旧厂房改建为柳州工业博物馆。这一决定并非偶然,柳州作为一座具有 2100 多年历史的古城,工业历史悠久,早在清末民初,传统手工业就相当发达。在漫长的工业发展进程中,创造了大量珍贵的工业产品,但由于过去保护工业遗产的意识淡薄,在战争、自然灾害、体制变革、企业转产或更新改造过程中,大量有价值的工业历史文化遗产损毁或流失。
为了留住城市的工业记忆,打造独特的 “工业文化标志”,柳州市委市政府坚定推进柳州工业博物馆的建设。2010 年 1 月确定将工业遗址柳州第三棉纺厂旧厂房改建为博物馆,2 月组建筹备组,2011 年 3 月全面开始场馆改造、建设和展陈项目设计、施工。经过两年的努力,在 2012 年 5 月 1 日,柳州工业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
柳州工业博物馆总占地面积约 11 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 6 万平方米。从决定建设到正式开放,凝聚了无数人的心血与努力。它的诞生,为柳州这座工业城市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成为了宣传柳州工业文化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
二、三大主题展馆的魅力
(一)柳州工业历史馆
“柳州工业历史馆” 利用原两层锯齿形的纺织车间改造而成,展陈面积达 12000 多平方米。这里展出了自 1902 年以来柳州所使用和生产的大中小型工业设备、产品等工业文物 6000 多件(套)。步入馆内,仿佛穿梭在时光隧道中,见证着柳州工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辉煌历程。那些古老的机器设备,如同一部部无声的史书,诉说着柳州人民艰苦奋斗的故事。每一个展品都承载着历史的厚重,体现出柳州人民自主创新的 “柳州精神”。从传统的手工业工具到现代化的工业设备,从简陋的生产车间到先进的智能制造,柳州工业历史馆生动地展现了柳州工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特点和成就。
(二)柳州企业风采馆
柳州企业风采馆展陈面积 3600 平方米,由新物种博物馆区与企业风采区两大展区组成。新物种博物馆展区约 1100 平方米,重点对未来工业与生活场景进行新物种基因重构,为柳州工业设计发展注入智慧与驱动力。在这里,可以看到前沿的工业设计理念和创新成果,感受到柳州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的不懈追求。企业风采展区约 2000 平方米,以 “传承・创新・超越” 为主题,展示柳州各领域名企的风采。两面针、柳工、五菱等知名企业的发展历程和辉煌成就在这里一一呈现,让人领略到柳州企业的强大实力和创新精神。
(三)柳州生态宜居馆
柳州生态宜居馆展陈面积 6000 平方米,主要展示柳州工业发展与生态治理的历史。曾经,柳州在工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忽视了环境保护,导致生态恶化。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起,柳州企业迅速发展,但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刺鼻的气味、震耳欲聋的噪音、飘落的粉尘等,让城市生态面临严峻挑战。然而,柳州人民痛定思痛,积极探索新型工业化道路,打响了蓝天、河流、人居环境的保卫战。从 1991 年开始部署 “酸雨治理行动”,到新世纪以后投资 19.6 亿元开展大规模的柳江河水质治理工程,柳州在生态治理方面付出了巨大努力。如今,柳州实现了生态工业与宜居城市的完美结合,闯出了一条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与民生效益和谐统一的绿色发展之路。
三、重要意义与社会价值
(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柳州工业博物馆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馆内珍贵的工业文物记录了广西及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展现了柳州工业 100 多年来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也是柳州各族人民艰苦创业、敢为人先、自强不息、实业兴市精神的真实写照。自治区关工委将柳州工业博物馆授予 “广西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 牌匾,通过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帮助青少年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党史国史,传承红色基因。每年,柳州工业博物馆会开展 150 余场相关活动,如以 20 世纪 50 年代柳州工业建设为背景创作的工业大剧《致青春》演出等,生动形象地体现出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柳州的工业建设发展;没有全国各地的大力支援,就没有柳州工业的坚实基础;没有柳州工人的无私奉献,就没有和共和国一起成长的柳州工业的辉煌成就。
(二)文化传播者
柳州工业博物馆作为文化传播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打造民族记忆工程,广泛征集民族史料。前后共出版了《百年工业柳州》等 6 本书籍,同时拍摄制作了《柳州工业博物馆宣传片》等 3 部宣传视频,用文献记录民族文化,给观众带来更多的听觉、视觉的情感体验。将 24 小时列车书吧、学工坊和职工书屋设置民族类书籍,每周有 6 天免费向公众开放达 60 个小时以上,日接待阅读游客达 500 人以上,惠及市民游客每周达 3000 人次,让民族文化传播得到最大化的延伸。此外,鼓励干部职工积极参与到市总工会等各部门组织开办的各类有益身心健康的民族文化、民族体育活动项目中去,丰富业余文化生活,增强民族团结凝聚力。
(三)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柳州工业博物馆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举办 “开笔礼” 和 “拜师礼”,传播中华传统美德和儒家礼教文化精髓;开展 “三百尧告拉鼓节” 活动,获得广西壮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称号;在三月三期间开展 “喜迎三月三,浓浓民族情” 惠民讲解服务等线上线下活动。把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工作做细、做深、做实,使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更强大,让各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优秀传统代代相传。
(四)抓好青少年教育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柳州工业博物馆充分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和 “第二课堂” 作用。与柳州市窑埠街小学长期合作开设第二课堂,不定期根据学校的需求进入校园给学生普及科学知识;深入到偏远的地区开展送 “社科普及大行动” 进校园系列活动;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节日,科教服务部精心设计趣味性强的活动,将民族文化和民族团结观念扎根到学生的心里,让青少年学生们更全面的了解和尊重民族风俗,传承民族团结精神的同时了解柳州百年工业辉煌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