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二十世纪,中国进入了最纷繁复杂、变化多端的时代。欧风美雨的浸透从器物以至思想,无孔不入。政治经济如是,文学艺术亦然。中国的传统绘画不可避免地受到西方绘画的冲击。是固守传统,还是顺势变革,成为上世纪中国绘画面临的最主要问题。

就在西学西艺澎湃东来,中国文化风雨飘摇之时,贵州画坛主流,仍沉浸在高山流水、温和雅致的缠绵梦乡之中。以孙嗣煃、桂百铸等为代表的黔地画家仍醉心传统,沉吟诗歌。他们或以画竹名世,或精工花鸟、或写意山水,但都讲求诗词文章、金石书画相通,对仅作为遣怀之物的绘画追求着传统文人含蓄空灵的意境之美。不能不说,彼时的贵州画坛在纷纷扰扰的二十世纪初,仍如空谷幽兰一般,遗世独立。(图1、图2)

闭馆不打烊,藏品线上赏(之五)贵州省博物馆藏二十世纪黔籍画家作品赏
图1 孙嗣煃墨竹图立幅 1957年

孙嗣煃(1882——1967),字竹孙,原籍云南呈贡县,生于贵阳。清末著名书画家孙竹雅之孙,亦擅翰墨丹青,其墨竹能继祖父画风。

闭馆不打烊,藏品线上赏(之五)贵州省博物馆藏二十世纪黔籍画家作品赏
图2 桂百铸山水图立幅 民国二十四年(1935)

桂百铸(1877-1968),字诗成,号蓬头陀、百蕙堂主人等。贵州贵阳人。精于书画、诗词、古琴。绘画以山水见长,曾任贵州文史研究馆副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贵州分会主席。

令人意外的是,旅居省外的黔籍画家,如姚华、邱石冥等人,虽得风气之先,却不为时风所染,依然静守传统。邱石冥为贵州石阡人,曾师从齐白石、姚华、王梦白,而齐白石乃是与黄宾虹、吴昌硕并誉为传统中国画领域最后的辉煌者。邱石冥专攻花卉,笔墨秀逸,有明贤遗意。因有较深的书法功底,故而用笔简练,线条富于变化,有韵律感,使书法与绘画融为一体。上世纪四十年代末期,中国画坛掀起一场“新国画”之风,鼓吹以西洋画法改良国画。邱石冥不以为然,坚持现代国画当于传统中求变。(图3)
闭馆不打烊,藏品线上赏(之五)贵州省博物馆藏二十世纪黔籍画家作品赏
图3 姚华菊花荔枝图立幅 民国十九年(1930)

姚华(1876-1930),字一鄂,号重光、茫父、莲花庵主。贵州贵筑(今贵阳)人。清末民国初著名学者、诗人、书画家。绘画擅花卉山水。有《弗堂类稿》刊行于世。

这批传统型画家凭借着自己深厚的学养,用画笔延续着中国文人的审美意趣,自成风景,构成了二十世纪贵州国画界的一大特色。至二十世纪末期,以泼墨大写意山水画而闻名于世的刘知白,沿袭娄东、虞山画派的蒋梦谷等人继续践行发扬文人画的传统。(图4、图5)
闭馆不打烊,藏品线上赏(之五)贵州省博物馆藏二十世纪黔籍画家作品赏
图4 刘知白“赏秋图”立幅 1986年

刘知白(1915—2003),原名庭坦。号白云、如莲老人等。安徽凤阳人。书画兼工,尤擅山水,晚年以大写意泼墨山水见长。抗战时期来筑定居。

闭馆不打烊,藏品线上赏(之五)贵州省博物馆藏二十世纪黔籍画家作品赏
图5 蒋梦谷山水图立幅 1957年

蒋孟谷(1905-1986),原名启生,号石庵。江苏常熟人,书画兼修,1948年移居贵阳。曾系美协贵州分会会员。

1937年抗战爆发,地处大后方西南腹地的贵州,从文化边缘之地,一跃而成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希望之所在。“国家不幸诗家幸”。文化人与文化机构万里投荒转徙西南,短短八年,却铸就了贵州文化史上的一段传奇。当时,内迁西南的艺术院校有国立北平艺专、上海美专、杭州艺专等。纷沓而至的艺术家们举办画展,开设讲座,普及推广现代美术思想。他们在贵州留下了大量的作品。从法国学习西画归来的黔籍画家杨秀涛继陈恒安后出任贵州省立艺术馆馆长,他将西画的技巧与中国画的笔墨结合,与徐悲鸿等人一样,成为融合中西画法的先行实践者。(图6)
闭馆不打烊,藏品线上赏(之五)贵州省博物馆藏二十世纪黔籍画家作品赏
图6 杨秀涛山水图立幅 民国三十五年(1946)

杨秀涛(1896—1979),贵州江口人。中西画皆能,曾留学巴黎,专习西洋古典油画。归国后,进入上海新华艺术专科学校任西画系主任、教授。回黔后,任贵州省立艺术馆馆长。

中与西的相遇,古与今的碰撞,让寂寥的贵州画坛,如阳光下的湖面一般,刹时斑斓起来。各类绘画形式汇集一堂、竞相争艳,不仅给黔地画坛吹来了新风,更把在中国绘画领域的新旧之争带入了这片沉寂的土地。

抗战结束后,大批外来画家留寓黔省。黔地旖旎秀美的山水风光和神秘古朴的民族风情给画家们提供了灵感的源泉,让他们实现了“搜尽奇峰打草稿”的绘画理想。这些省外留黔画家与本土画家经过抗战文化的洗礼后,熔铸古今,兼采中西,共同奠定了贵州国画界的新路径。其中,宋吟可、王渔父、孟光涛、方小石四人更被并称为黔中画坛四杰,为贵州现代画坛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宋吟可曾任商务印书馆美术部主任,见识广,画路宽,人物、花鸟、山水,皆能自成一体。他的山水花鸟画一改传统文人画的凄清孤傲,颇富生活情趣。他的人物画更是将西方的解剖学理论融入传统国画之中,以现代人的审美眼光来表现女性的形体之美,形成独到的画风。(图7)
闭馆不打烊,藏品线上赏(之五)贵州省博物馆藏二十世纪黔籍画家作品赏
图7 宋吟可“渔村傍晚”图立幅 1985年

宋呤可(1902-1991),原名荫科。江苏南京人,著名画家,擅画人物、花鸟。抗战时期流寓贵阳,逐定居。曾任贵州大学艺术系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美协贵州分会副主席等职。

王渔父早年受教于姚华、王梦白等,后学习岭南画派,改良传统花鸟画法,摆脱传统束缚,自创新路,将西洋技法融入傅彩用粉的绘画技巧之中,创造出独具一格的花鸟画新风。(图8)
闭馆不打烊,藏品线上赏(之五)贵州省博物馆藏二十世纪黔籍画家作品赏
图8 王渔父桃花锦鸡图立幅 1960年

王渔父(1907—1974),原名柳汀。河北涿县人。精工花鸟。抗战时期来到贵阳,后于此定居。先后于贵州大学艺术系、贵州省艺术学校、贵阳师范学院任教。

孟光涛师从著名山水画大师黄君壁,中西兼善,更趋于新。他将西画中对光色、块面、形体的理解与中国画的技法相融合,创造出新体的山水画。(图9)
闭馆不打烊,藏品线上赏(之五)贵州省博物馆藏二十世纪黔籍画家作品赏
图9 孟光涛苗岭图立幅 1983年

孟光涛(1917-1987),贵州仁怀人。擅画山水,尤长写石。曾任贵州大学、贵州民族学院教授,贵州国画院副院长。

方小石诗词书画皆通,精攻写意花鸟,以书入画,用笔用墨极为讲究。尤其在用色上,他融入西画技法,以色彩写出图象的浓淡厚薄,极富质感。(图10)
闭馆不打烊,藏品线上赏(之五)贵州省博物馆藏二十世纪黔籍画家作品赏
图10 方小石紫藤双雀图立幅 1984年

方小石(1911-2012),原名崇智,又名晓石。贵州贵阳人。擅书画,喜篆刻。绘画尤擅花鸟。曾任贵州省立艺术馆馆长,贵州省美术家协会理事,贵州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诚然,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然而艺术的本质却在于创造美。百年回眸,守旧也罢,趋新也罢,昌明国粹也罢,融贯西学也罢,昨日种种皆似过眼云烟。岁月如浪,披沙淘金。真正伟大的艺术品总有一种气定神闲的美,傲然睨视星移斗转沧海桑田。二十世纪的贵州国画家们用他们的生命见证了一个剧烈变动的革命时代,也用他们的笔墨创造了一个魅力永恒的艺术世界。

文字:刘恒 图片:贵州省博物馆藏 编辑:信息中心 审核:王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