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从画中来——女性主题年画展

经过近三年的筹备,山东博物馆以“女性生活”为主线,精心选择馆藏的100余件清代以来的年画和10余件服饰、生活器物,策划制作了《“她”从画中来——女性主题年画展》。展览分男耕女织庭院深、西风东渐破藩篱、妇女翻身迎解放三个主题单元进行展示,并引入数字媒体艺术展示女性生活年画的未来样貌,也是我们为让年画重回生活做出的一种尝试。

本次《女性主题年画展》本计划于农历新年期间与观众见面。但是,突如其来的疫情却阻挡了我们的聚会。没关系,现在,我们一起利用VR技术走进展览吧,让新时代的科技带我们一起回到过去,让年画中的“她”重回我们的生活!

扫描二维码一起云观展吧!
不出门的日子,山东博物馆邀您一起“云观展”(三)

第一单元 男耕女织庭院深

在传统农业社会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模式下,女性囿于家庭、足不出户,生活以家庭为中心,一言一行都要循规蹈矩。年画中的天仙形象宗教意义早已淡化、女性化特征明显,可以看作清末民国时期普通女性俗信精神世界的形象表达;透过劳作生活、亲子家庭、休闲“看”戏三个视角,一幅幅年画为我们形象展示了女性生活的变迁;表现幸福美满、和谐祥瑞的主题和寓意的年画,表达出民间女性对多子多福、富贵美满的理想生活的向往,体现的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对生活的热爱。
不出门的日子,山东博物馆邀您一起“云观展”(三)
清版后印 盘桃大会 木版年画
画中王母娘娘在宫中正襟危坐,前面有如来派来的白猿敬献仙桃、寿星南极仙翁敬献长生果,左右鹿、鹤口衔灵芝,寓意“六合同春”,两侧八仙赶来祝寿。盘桃大会是王母娘娘的庆寿大会。源于民众对“桃”的俗信和西王母的民间信仰,民间借此类题材年画以祈福求寿。

不出门的日子,山东博物馆邀您一起“云观展”(三)
清代 母子图 扑灰年画   
母亲坐在桌旁,一子手举荷叶站其腿上,一子立于身后,母亲恬淡静雅,幼子娇嫩可爱,生活气息浓厚,人物表情生动传神,是扑灰年画中富有代表性的一类。此类母子图多成对张贴,现仅存一幅。

不出门的日子,山东博物馆邀您一起“云观展”(三)
清 大鼓书 木版年画      
大鼓书是过去北方常见的一种曲艺形式,一般由两人表演,一人夹板敲鼓说唱,一人以三弦伴奏,说唱结合、声情并茂。早期的男演员多不化妆,外罩一件长衫,弦子、鼓板一响,招来三五观众,就可开唱。后来有了女演员,俗称“女大鼓”或“坤书”(坤,本意为土、地,代指女性)。大鼓书的段子多取材于民间喜闻乐见的历史演义、武侠、公案小说。此图描绘了女子说大书的情景。

不出门的日子,山东博物馆邀您一起“云观展”(三)
民国版后印 女十忙木版年画        
该画把纺纱到织布的整个过程集中于一个画面,形象地描绘了农家妇女将棉花制成布要经过:①弹花、②搓股卷、③纺线、④拐线、⑤浆线、⑥打筒、⑦接线、⑧引线、⑨缠纬纱、⑩织布十个操作程序,还穿插了几个儿童和母亲在一起的情节,体现了农村家庭手工业的特征,生活情趣浓厚。作品艺术地刻划出早年农家妇女典型的发式和装束,以及人物的劳作动态和生产用的各种工具。

第二单元 西风东渐破藩篱

随着清末外交、军事的急剧变化及维新思潮的出现,女性放足、易服、读书、就业,年画中的女性人物形像由相夫教子、勤俭持家到女子求学、学堂演武,由温雅仕女到战场巾帼、知识女性,由依附到自强独立的形象,生活化展现了女性独立意识的萌芽,反映了时代风貌和女性生活的变迁。
不出门的日子,山东博物馆邀您一起“云观展”(三)
清 女子习武 木版年画
三位女子头戴礼帽、骑马举洋枪、回首射击的英姿,在反映清末变法图强题材的年画中别具一格。清末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思想观念,开办新式学堂,倡导男女平等,强国练兵,以抵御外侮,使国家富强。此画即是对这一段历史的生动反映。
鲁西南有一种装订成册的小型木版年画,妇女用来夹放鞋样子、绣花花样等女红用品,当地人称为“书本子”。因方言发音之故,又被念成“福本子”,增加了“幸福之本”的含义。

不出门的日子,山东博物馆邀您一起“云观展”(三)
不出门的日子,山东博物馆邀您一起“云观展”(三)
民国 读书 扑灰年画
两幅一对。帐幔前,一位妙龄女子身穿改良式旗袍、发髻梳于脑后、坐于桌前、手握书卷,专注思考的神情掩不住娴雅的气质。民国时期,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争取到读书、识字、受教育的机会。这些知识女性的精神世界也开始走出家庭,在社会生活中发挥越来越多的积极作用。

不出门的日子,山东博物馆邀您一起“云观展”(三)
民国 上海新造铁路 木版年画
1867年7月3日,上海至江湾段火车正式通行,因压死路人,同年10月被清政府下令拆毁。1898年9月恢复通车。图为通车后的景象。画中女性或者乘坐马车,或者恰好路过,都对火车这一新事物颇为好奇。


第三单元 妇女翻身迎解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个全新的时代开始了。在“新年画改造运动”的推动下,经各类艺术学院培养的专业画家深入杨家埠等年画产地,对传统木版年画进行了从内容到表现形式都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改造,继承了传统年画的许多优良传统,大胆借鉴其他画种,采用“旧瓶装新酒”的创作手法表现了女性获得解放、走出家庭后进入社会的生活,女性生活年画的面貌焕然一新,新社会、新生活、新面貌的时代气息扑面而来。

不出门的日子,山东博物馆邀您一起“云观展”(三)
1951年 妇女翻了身 木版年画 张漾兮画稿
此画描绘了新中国农村妇女劳动的情景,画上题词:“妇女翻了身,爱国记在心,劳动又增产,学习又劳军”。

不出门的日子,山东博物馆邀您一起“云观展”(三)
不出门的日子,山东博物馆邀您一起“云观展”(三)
1954年 妈妈教我学绣花 我教妈妈学文化 木版年画 叶振兴画稿
这对房门画,注意了年画和生活的结合,“妈妈教我学绣花我教妈妈学文化”的题词反映了母女情深、互帮互助的新变化。画面色彩鲜艳,人物生动活泼,刻印工艺细致。

不出门的日子,山东博物馆邀您一起“云观展”(三)
不出门的日子,山东博物馆邀您一起“云观展”(三)
1982年 母子情 木版年画 单应桂画稿
妇女房门画。图画母亲怀抱娃娃,手持布玩具老虎或大鸡逗娃娃玩耍,两幅基本对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