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文物赋彩 文脉相传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源自文化遗产日,是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中国文化建设重要主题之一,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保护文化遗产的高度重视和战略远见。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设立的目的是营造保护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提高人民群众对文化遗产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关注和保护文化遗产,增强全社会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
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是6月13日,主题是“文物赋彩全面小康”。

杜甫传世的1400余首诗歌题材广泛,思想地负海涵、博大精深,艺术成就卓越,被视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化的瑰宝。他寓居成都时的草堂,现已成为中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知名度最高且最具特色的杜甫行踪遗迹地。建馆至今,馆藏文物已达数万件,以杜诗为题材的书画作品和历代刊行的各种杜集版本为主,就收藏种类和数量而言,称得上杜甫文物资料中心。

正值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之际,结合今年的主题,让我们一起去看看部分馆藏文物的“前世今生”吧!

草堂馆藏知多少
一书一画一古籍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文物赋彩 文脉相传

一书——张瑞图《夜宴左氏庄》
笔情墨性,与诗相应

以杜诗为文本内容的书法作品不计其数,各体兼备。明代书家张瑞图以草书写就的《夜宴左氏庄》堪称其中的经典之作。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文物赋彩 文脉相传
丨明张瑞图
丨草书《夜宴左氏庄》

张瑞图(1570—1644),字长公,号二水、又号白毫庵主,晚称果亭山人。明代四大书法家之一,与董其昌、邢侗、米万钟齐名,有“南张北董”之号。笔法奇逸,峻峭劲利,笔势生动,奇姿横生,著有《白毫庵集》。

该作品创作于明代,画心长205.5厘米、宽52.2厘米,国家一级文物。以草书写杜甫《夜宴左氏庄》全诗。诗下题:“果亭山人,瑞图。”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文物赋彩 文脉相传

夜宴左氏庄
杜甫
风林纤月落,衣露净琴张。
暗水流花径,春星带草堂。
检书烧烛短,看剑引杯长。
诗罢闻吴咏,扁舟意不忘。

林下听风观月落,悠悠琴调,泠泠水声,星子点缀下的草堂,几分生气,几分野趣。检书看剑、吟诗作对,可谓是良辰美景,赏心乐事,丝毫没有辜负风月。

全诗写景清新明快,叙事情真意切,称得上杜甫清丽诗篇的典范之作。

张瑞图用草书写此诗,愈显诗人超脱淋漓的心境。

观此作品,字距甚密,字与字之间勾连十分紧凑,结构奇崛,用笔以折代转,毫无雕饰之气。恰与诗中“落”“张”“流”“带”等连接之词相应,顿生和谐的美感。

细细品鉴这幅藏品,可以走进这位书法家,以飞腾笔画,夸张字形,酣畅气势构成的充满力量而又变化多端的艺术世界。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文物赋彩 文脉相传

一画——齐白石《枯棕》
昨日诗圣,今日白石

白石老人常形容自己“诗第一,印第二,字第三,画第四”,极善诗文的他有着知杜甫、感杜甫、懂杜甫的笔触。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文物赋彩 文脉相传
丨齐白石
丨《枯棕》

齐白石(1864—1957)名璜,字濒生,号白石、白石山翁、老萍、饿叟等,是近现代中国绘画大师,世界文化名人。所作之画,以简练的笔墨营造淳厚的意境,天趣横生,代表作有《蛙声十里出山泉》《墨虾》等。

该作品创作于上世纪50年代,画心纵102.4厘米、横41厘米,为国家二级文物。上用水墨画枯榈一株,因剥割过剩,成枯死状。题:“有同枯棕木,使我沈叹久。死者即已休,生者何自守。成都杜甫草堂藏,九十四岁白石齐璜画。”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文物赋彩 文脉相传

诗歌《枯棕》为杜甫因军兴赋繁,为民请命而作。杜甫在诗里借棕树割剥过甚而近于枯死,来隐喻百姓遭赋税剥削,求生不能的悲惨处境。

白石老人笔下的棕树形神兼备。斑驳的树干,凋零的棕叶,枝干上刀削斧砍的痕迹清晰可见。浓淡相交,仿佛能看到杜甫笔下遭重赋压迫的底层人民。

诗是无形画,画是无声诗。白石老人十分欣赏杜甫,他于成都客居的短暂日子里常到草堂游览,凭吊诗圣,留下了一生难以忘怀的的回忆。正因如此,杜甫草堂向他征集杜甫诗意画时,九十四岁高龄的白石老人欣然同意,绘制了《枯棕》《病桔》《田舍》《水槛遣心二首之一》四幅精品,供草堂收藏。白石老人为构思《枯棕》,曾彻夜未眠,几笔洒脱的描摹,精妙的传达了中国画中的写意精神。

今笔画前言,一幅《枯棕》,昨日诗圣与今日白石跨越时空的互动,令人动容。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文物赋彩 文脉相传

一古籍——《草堂先生杜工部诗集》
寸纸寸金,海内孤本

每一座博物馆都有自己的镇馆之宝,草堂也不例外。国家一级古籍文物,被称为“海内孤本”的南宋淳熙刻本《草堂先生杜工部诗集》就是杜甫草堂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而草堂之所以能收藏这本独一无二的古籍,要得益于李一氓先生。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文物赋彩 文脉相传
丨南宋淳熙刻本
丨《草堂先生杜工部诗集》

李一氓(1903—1990),革命家、书法家、目录版本学家。早年求学于成都、上海等地,后积极投身革命,为新中国的诞生和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政务之余,雅好文史,能诗善词,著有《一氓题跋》《存在集》《李一氓回忆录》等。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文物赋彩 文脉相传

对于李一氓先生来说,陪伴他度过青少年时期的草堂意义重大。故而在听闻杜甫草堂为丰富馆藏,开展文物与资料搜集活动的消息后,李一氓先生便欣然同意帮助草堂。

1964年夏,李一氓忽见《草堂先生杜工部诗集》于北京中国书店,急代收之。得到此书后,他极为欣喜,曾说:“草堂先生应重归草堂。”

李一氓先生对其版本、版式、体例、残存卷页、刊刻年代以及搜集经过等情况都进行了详细的考证著录,并邀请知名学者赏阅、题词,为此孤本增色不少。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文物赋彩 文脉相传
丨南宋淳熙刻本
丨《草堂先生杜工部诗集》

我国雕版印刷兴盛于宋,因其刻印精工、流传稀少,故而有“寸纸寸金”之说。

《草堂先生杜工部诗集》原二十卷,残存六卷,且缺卷首,又如何确定其为南宋刻本?

经专家反复考证,诗集中“匡”字缺最下面一横、“慎”字缺右边一点,应当是避宋太祖赵匡胤、宋孝宗赵眘(即“慎”的古字)的名讳所致。此外,它符合宋刻本字体丰润清朗,刻工细腻圆熟、墨色淡雅含香、纸质均匀绵薄等特点,断为南宋淳熙年间刊本。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文物赋彩 文脉相传

这部残本杜集历来流传甚罕,不见公私目录著录,更不闻有相同的刊本传世,称其“海内孤本”,名副其实。

杜甫草堂已逾千载,《草堂先生杜工部诗集》也历八百年,如果古籍有生命,会不会也觉得自己藏于草堂就像游子终归了故乡。

走进草堂,触目所及的每一尊塑像,每一通石刻,每一幅楹联,每一块匾额都共同赋彩杜甫精神,滋养草堂文化。

今天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长夏不尽,浣花幽然,欢迎你前来漫步草堂,在清溪碧水间,一起传承古韵。

图片:于谭阳 友梅 刘永儆 蓉城布衣 韦博源等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文物赋彩 文脉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