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熊首三足砚与虎形石研
     
      国家一级文物,出土于敦煌市阳关镇营盘林场汉墓,石质,由砚和研石两部分组成。砚体高2.5厘米,直径12厘米,砚面光滑,呈扁圆形,三足。外缘有一圈下陷小台,上饰有一圈等距离的水波纹,三足与砚侧垂直,砚足均为熊头造像,熊怒目圆睁,轮廓清晰,雕刻十分精致。研石为四方形,长3厘米、宽3厘米、高1.8厘米,研上雕刻有一只老虎,老虎身体首尾相接呈“C”形,虎背上刻有斑纹,老虎的四爪分别在四方形的四角,造型粗犷简约,雕工浑厚古拙。

     这种组合形制的砚跟汉代制墨技术息息相关,汉代墨多使用天然墨或丸状、块状的半天然松烟墨,不易直接用手研,必须借助研杵和研石进行研磨,使墨溶解于水中才能使用。因此这一时期砚都由砚和研两部分组成。汉末魏晋时期随着制墨技术的日臻完善,特别是墨棒的出现,研石逐渐失去了研磨墨的作用,转变为写字时探笔使用。

     这组石砚是制墨技术演进的重要见证,在实用功能中融入了百兽之王的雄健造型,凸显汉代崇尚建功立业的昂扬社会风尚。石砚上有墨迹,应该是墓主人生前从中原带来,而且伴随了他一生。作为墓主人生前喜好之物,去世后随葬在墓中。
敦煌博物馆线上文物精品展(二)
敦煌博物馆线上文物精品展(二)

文字编辑:荣红梅
照片拍摄:吴荣国      
音频讲解:周   霞
编     辑:宿    星
审     核:张春生   


敦煌博物馆线上文物精品展(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