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博物馆 亚洲文明展文物赏析(四)

狮头
公元前2世纪
高32厘米、宽30厘米
发现于叙利亚
日本平山郁夫丝绸之路美术馆藏
狮子的头部图案或者被绘制在墓地以及圣殿的入口处,或者司守在掌管冥界的地母神身旁,亦或被雕刻在石棺之上。在自美索不达米亚北部向世界各地广为传播的图像中,有很多这种伸出舌头的造型。传到日本后,相关形象即变身为我们看到的狛犬。由于这种狮子头部的嘴内是空的,所以应当是喷泉等设施的出水口。

孔子博物馆 亚洲文明展文物赏析(四)

人物浮雕
公元14世纪
高27厘米、宽41厘米
发现于柬埔寨
日本平山郁夫丝绸之路美术馆藏
此浮雕所呈现的图案中,左侧是手持莲花的女神,右侧是猿猴。它应该是展现了在东南亚颇受欢迎的史诗作品《罗摩衍那》,以及佛教传说中某一场景的浮雕像的残片。该女神与其说是参与到这一场景中,不如说是一种点缀装饰般的存在,她可能是蒂娃妲(女神)之一。





孔子博物馆 亚洲文明展文物赏析(四)


石雕蛇王纳迦护佛像
公元7世纪(前吴哥时期)
长60厘米、宽33厘米、高128厘米
发现于柬埔寨磅湛省
柬埔寨国家博物馆藏
龙是佛教护法“八部天龙”之一。根据印度神话传说:一次,佛在禅定,突然下雨,此时纳迦过来帮助佛祖免受雨淋水淹,故而有佛坐于龙上的形象。这尊雕塑像中,冥思中的佛陀头发边缘饰有珍珠,眉毛呈直线略有弧度。每个纳迦的喉咙下都雕刻有脉轮,在纳迦兜帽背面的中轴线处雕刻有三个脉轮。

孔子博物馆 亚洲文明展文物赏析(四)
  

红陶雕像
希腊化时期
高13.2厘米、宽4.7厘米、厚0.9厘米
发现于黎巴嫩哈拉耶布
黎巴嫩文物局藏
亚历山大征服了希腊各城邦,建立了亚历山大帝国。随着帝国的不断扩展,产生了希腊文化向东方的传播以及与东方文化的交流,这一时期即所谓的“希腊化时期”。突出成就主要反映在建筑、肖像雕刻和壁画方面,在人物表现上强调个性化。
此雕像保存完整。男孩在吹奏排笛,呈站立姿态,除了纱巾遮住后背,其余均为裸体。
孔子博物馆 亚洲文明展文物赏析(四)

绿片岩丘比特浮雕建筑构件
公元1 - 3世纪
长31厘米、宽28.5厘米
发现于巴基斯坦斯瓦特县布特卡拉遗址
巴基斯坦考古与博物馆司藏
在犍陀罗地区,即今天的巴基斯坦北部,希腊和佛教文化融合发展,先后对印度的马图拉艺术以及笈多帝国的印度教艺术产生了影响,并伴随着帝国版图的扩张散播到了整个东南亚。
这块建筑构件上刻有一个裸体的爱神,爱神肩上扛着由一簇簇玫瑰编织成的花环,花簇之间用飘扬的缎带隔开,花环下方是一串串葡萄。爱神戴着由两股长长的珠串编织而成的项链、手镯、臂环和脚链,脸部微微转向左边,头发在左侧编成发髻。这座有爱神像的建筑构件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孔子博物馆 亚洲文明展文物赏析(四)

石雕像
公元1 - 3 世纪
宽6.44厘米、高14.82厘米、厚4.97 厘米
发现于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米雷哈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沙迦考古总机构藏
这尊娇小的雪花石膏雕像雕刻的很可能是一位女神(拉特女神),目前只有雕像的头部、肩部和部分宝座得以保留。雕像发现于米雷哈“宫殿”的破坏层,制作时间约为公元1世纪至3世纪。在也门的哈德拉毛省中部的玛卡南的一所房子里发现了一座类似大小、穿着同样长袍、同样坐姿的女性雕像。这类小雕像可能是屋内供奉的神龛的一部分。
孔子博物馆 亚洲文明展文物赏析(四)

楔形文字泥板
公元前1600 - 前1200 年
长8厘米、宽5.1 厘米
发现于叙利亚乌加里特
叙利亚大马士革国家博物馆藏
此泥板双面都刻有楔形文字,记录了乌加里特国王致塞浦路斯“古代亚洲”的信。乌加里特是古老的国际港都,位于北叙利亚、沿地中海都市拉塔奇亚北方数公里处。考古学家在发掘乌加里特遗址时,发现了大量刻有文字的泥板。这些泥板记录了乌加里特辉煌一时的文明,确认了乌加里特不仅和塞浦路斯有贸易外交关系,还向埃及纳贡。

编辑:林琳 美编:丘雨
审核:杜文勇 尹涛

关注孔子博物馆官方公众号∣
- 地址 -
山东省曲阜市孔子大道100号
孔子博物馆 亚洲文明展文物赏析(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