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自古就是古代文人笔下的常客
从李白的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到王之涣的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再到王维的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它催发了最优秀的中华文化
中华民族历史的源头在黄河之滨
而黄河的源头在青海
在这片雄踞世界屋脊的高天厚土上
大自然以其大手笔、大气魄独具匠心
造化出以大为特征的山川风貌
构成了壮美奇绝的
生态区域和自然景观
当你打开中国地图
你会看见黄河的支流犹如一条条的枝蔓
在黄河两岸自由的延伸出去
湟水河是黄河无数支流中的一条
曲曲折折,穿过高原,流过谷地
喧腾奔流在青海高原上
以它丰富的乳汁滋养着两岸肥沃的土地
养育着两岸勤劳的人民
孕育着灿烂的河湟文化
黄河从青藏高原开始
青色之水从玉树出发
一路蜿蜒向东流去
玉树·吾云达
提起泼水节,大家第一个想到的会是傣族,那你听说过藏区的泼水节么?
位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称多县通天河畔的古村落吾云达也有泼水节。每到藏历四月八日这一天,无论村里人在何方,都会赶回来齐聚吾云达村,一起欢度泼水节。
吾云达村海拔3700多米,属半农半牧村落,这个由藏式石砌碉楼群组成的古村落,于2016年被列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之中,吾云达泼水习俗目前已被列入青海省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吾云达村传统祭祀泼水节一直不被外界所知,在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申报调查时才被首次发现。
在农耕时代,
吾云达村里的山涧清泉被改为河渠,为农田灌溉之用。
每逢灌溉完毕,
村里所有人开始休息聊天,
村民们一溜儿坐在田埂间,
家长里短,有说有笑。
这个时候,有好事者便用泉水“偷袭”别人,
当然也有村里热恋当中的
男女青年,
他(她)们向对方泼洒清泉水,
以此取乐。
谁也没有想到,
这么一个小小的举动,
后来竟演变成泼水节。
相传泼水节源于印度,
曾经是印度婆罗门教的
一种宗教仪式,
其后为佛教所吸收,
约在公元十二世纪末至十三世纪初传入中国。
随着佛教在我国傣族地区的
影响加深,
泼水节成为了一种民族习俗,
在青海玉树藏区也因佛教的影响得以流传下来,
至今已有700多年。
在泼水节流传的过程中,
人们逐渐将泼水与民族神话传说
结合起来,
寓意洗涤过去一切罪孽,
互泼圣洁之水,
相互带去平安、吉祥,
赋予了泼水节更为神奇的
意蕴和民族色彩,
形成了藏区文化的多样性、多重性、兼容性的独特地域民族文化。
泼水时首先邀请当地尊贵的活佛和高僧大德,
用加持的吉祥之水、圣洁之水,
浴佛、浴水、浴大地,互洒圣水,
洗涤人们的旧岁污秽,
互视吉祥如意、幸福安康,
祝愿来年丰收。
泼水娱乐活动结束后,
村里有歌声嘹亮者,
现场为大家助兴、献歌一曲,
有舞姿妙曼者,
还为歌手伴舞一段。
一曲终了,
有意犹未尽者便招呼全村人大声疾呼:
“再来一曲要不要?”
“要!要!要!”
全村人早已抑止不住内心的期盼大声附合。
那纯粹的原生态唱腔、
直抒胸意的歌词、
河畔孕育的美妙声音,
时而欢快、婉转,时而凄美、感人……
那响彻四方的民歌一曲接一曲,
你方唱罢我登场,
拉伊、歌舞比赛也由此开始,
村民们在场地上载歌载舞,
老人儿童也参与其中,
大家就像过节一样热闹非凡。
从此以后,
吾云达村的泼水节便这样一直流传到了今天。
吾云达村边上还有难得的
白杨树林,
据村里老人回忆,
是从拉布寺运来的树苗栽种到
村子里的,
已有上百年的历史。
称多地区原来只有少量的柏树,
如今的吾云达村不仅长有
参天大树,
还有了白杨树苗圃,
被称为玉树的“西双版纳”。
视频来源:玉树州称多县广播电视台
供稿:社会教育部
编辑: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