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表现主义诞生于二十世纪初至一战之始的那一场席卷全欧的近乎绝望的生存危机之中,为此艺术家们开始竭力寻求一种新的艺术语言,借以表达主体与世界的矛盾与依存关系。表现主义绘画的特点是夸张:构图生硬粗笨,形象古怪夸诞,色彩暴戾乖张。传统审美理想的每一道光束在他们那里都被故意否定并折断,以致有些表现主义作品看上去基本与漫画无异。
▲ 油画《基督与罪女》(1926)
德国表现主义画家诺尔德 作
现藏于柏林博物馆
1933年,纳粹暴政伊始,表现主义作品被视为“腐朽艺术品”而遭打砸查抄。曾为桥社成员的画家诺尔德也被划为“腐朽艺术家”,他的作品在1937年的“腐朽艺术作品展”中被示众。然而,诺尔德并没有像桥社创始人克尔希纳那样五内俱焚而自尽身亡,他反而明确表示支持纳粹反犹政策,作为一名纳粹党员,他渴望成为纳粹党文化艺术政策核心成员。
▲ 油画《聪明和愚拙的童女》(1910)
德国表现主义画家诺尔德 作
1945年被苏军毁/盗
然而好景不长,尽管表了忠心,1941年,表现主义画家诺尔德还是被逐出了第三帝国艺术协会,并被纳粹政府明令“禁画”。因此,直到二战结束,法西斯独裁政权垮台,诺尔德一共只完成了六幅“无害的”花卉作品(如下图《大虞美人,红!红!红!》)以及1300余幅“非画作品”。这些所谓“非画作品”其实主要就是水彩画,因为对于前来检查的纳粹官吏来说,水彩画听起来“不像画”,他们认为只有油画才算是“画”出来的。
▲ 油画《大虞美人,红!红!红!》(1942)
德国表现主义画家诺尔德 作
现藏于泽布尔诺尔德基金会博物馆
如同
诺尔德《失乐园》(1921)中那对儿因食禁果而灵力尽失茫然若迷的人类始祖一样,这幅画中那丛“红极一时”的大虞美人也是由画家那颗虔诚而矛盾的灵魂所绘,在这一丛欣喜若狂的大红花中,我们可以看到画家灵魂深处那被抑塞的不欲生之痛。
▲ 水彩画《女主与异人》(1938)
德国表现主义画家诺尔德 作
现藏于泽布尔诺尔德基金会博物馆
在位于北德小城泽布尔的诺尔德画室角落里有一座神龛,里面永远供奉着维京人像。德国战败纳粹垮台之后,画家再次发生了信仰大反转:1945年5月6日,诺尔德自语:希特勒死了。他曾是我的敌人。
▲ 油画《自画像》(1917)
德国表现主义画家诺尔德 作
现藏于泽布尔诺尔德基金会博物馆
有人说诺尔德简直是个极端的审美虚无主义者;也有人认为画家是在以一种全新方式体验宗教,这种方式背离传统却纯然是个人启示。也许我们只能说,画家诺尔德确实拥有一颗“虔诚而矛盾”的灵魂。那么,诺尔德这颗画家的灵魂如今又有幸遇到了哪位著名的知音呢?请见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