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历史沿革与地位
1983 年,宜宾市博物馆创建,办公区设于宜宾市翠屏区真武山,展厅则借用市区西街的大观楼进行展览。当时,宜宾博物馆面临着长期没有固定展厅的困境。为了改变这一局面,宜宾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在 2019 年 9 月决定在宜宾市三江新区(临港)长翠路建设宜宾市博物院新馆。经过两年的紧张建设,2021 年 9 月 29 日,气势恢弘的宜宾市博物院新馆拔地而起、正式运行。2024 年 5 月 18 日,宜宾市博物院成功晋升为国家一级博物馆,成为西南四省市 3 个地市级综合博物馆中的一级博物馆之一。
宜宾市博物院作为宜宾最大的文物收藏、保护、研究、展示利用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业务工作单位,在文物收藏保护及文化传承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有馆藏文物 1.2 万件,其中珍贵文物 1471 件,包括一级文物 3 件、二级文物 67 件、三级文物 1101 件。其馆藏文物类别多样,尤以新石器陶器、战国西汉青铜器、汉代陶器、历代陶瓷、明清书画最具特色。同时,宜宾市博物院还是省博物馆学会文创产品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川南博物馆联盟的发起者、2019—2020 年度联盟主席单位,在西南地区具有较大影响力,在四川省博物馆系统中也树立了标杆。
二、丰富馆藏与特色
(一)多样文物类别
宜宾市博物院的馆藏文物极为丰富,涵盖多个类别。新石器陶器展现了远古时期人类的智慧与创造力,其质朴的造型和独特的纹饰,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战国西汉青铜器则散发着神秘而庄重的气息,精美的纹饰和精湛的工艺,彰显了当时高超的铸造技术。汉代陶器种类繁多,从生活器皿到墓葬用品,生动地反映了汉代人们的日常生活。历代陶瓷各具特色,从古朴的青瓷到绚丽的彩瓷,见证了陶瓷工艺的不断发展。明清书画更是艺术瑰宝,笔走龙蛇的书法和栩栩如生的绘画,展现了那个时代的文化风貌。
此外,汉代岩墓出土文物在博物馆中占据重要地位。这些文物不仅展现了汉代时期宜宾地区独特的丧葬习俗,还为研究当时的社会、经济、文化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名家书画也是一大亮点,博物馆收藏有何绍基、包弼臣、张大千、徐悲鸿等名家的书画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作为 “酒都”,宜宾市博物院还收藏了大量与酒文化相关的特色藏品,如民国时期的牙雕酒令、五粮液酒瓶等,为游客展示了宜宾悠久的酒文化历史。
(二)珍贵文物亮点
宜宾市博物院拥有众多珍贵文物,其中一级文物如东汉陶楼房、斑竹林画像石棺、南宋青龙 / 白虎石刻等各具独特价值。东汉陶楼房是四川地区常见的抬梁式建筑,分为上下两层,一楼一底重檐斗拱,制作极为精巧。底楼前置台阶,两侧设立柱,斗拱为一斗三升式,承托腰檐,室内中部立一金柱,柱上置栌斗。底层为一大间套一小屋。二楼置于底楼屋脊的暗层平坐之上,楼内面阔两间。屋顶为两叠式重檐歇山顶,共九条脊,覆盖筒瓦。屋顶上制作有瓦当、瓦垄,是研究汉代建筑与汉代庄园经济的重要实物资料。
斑竹林画像石棺雕刻的画像内容和题材相当丰富,包括双阙、伏羲女娲、角抵戏、车马出行、狩猎图、秘戏、猿戏图、六博、仙人启门、朱雀、蟾蜍、九尾狐、鱼鸟图等,是目前发现雕刻题材最多、形象最为丰富的一具画像石棺。该石棺为研究汉代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思想意识、美术、宗教信仰和建筑艺术等提供了丰富而宝贵的实物资料。
南宋青龙 / 白虎石刻也十分精美。青龙呈奔腾状,头顶有角,大眼,卷鼻,下唇有龙须,曲颈,面部雕琢精致,神采飞扬。龙身略微上拱,遍布龙鳞,尾部呈鱼尾状。四肢及爪尖孔武有力,整体呈蓄力腾飞状。白虎侧首,圆眼,口部作龇齿状,露出一颗硕大的獠牙。四肢强壮,爪尖锋利而充满力量。虎身圆浑修长,体态矫健,由颈至尾线条连贯流畅。
此外,宜宾市博物院还通过鉴定和评估定级,新增了 300 件珍贵文物,其中包括东汉铜洗、东汉画像石棺、东汉陶楼房、东汉陶佛像俑、南宋青龙白虎石刻等国家一级文物 10 件。这些新增的珍贵文物进一步丰富了博物院的馆藏,提升了其文化价值。
(三)镇馆之宝魅力
斑竹林东汉画像石棺作为宜宾市博物院的镇馆之宝,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研究价值。石棺由棺盖和棺身组成,棺盖为仿两面坡屋顶形。顶部有一正脊,两侧各三垂脊兽,两端上翘。瓦脊脊头雕刻 “品” 字形瓦当,瓦垄、瓦当、筒瓦清晰可见,垂脊两侧刻有凤鸟图案。头档雕刻单檐子母双阙,两阙上方有一轮圆月(日)。足档为伏羲女娲像,人首蛇身,伏羲在左,左手托日;女娲在右,右手托月;蛇身交缠。
棺身左侧面图案分为三格。左侧上层雕刻图案为角抵戏,下层雕刻蟾蜍、凤鸟。左右格间雕刻一人,躬身作迎谒状。右侧两人在六博,下方一人作跪状,左手持葫芦状器物,应是祈求仙药的方士。其下刻鸟和鱼,最右刻一仙人启门。棺身右侧图案内容分为五组,分别为:骑马狩猎图、秘戏图、猿戏图、车骑出行图、仙人戏雀图。
此石棺采用的雕刻技法和风格多样,向世人展示了一幅汉代人的现实与理想生活、人间与仙境世界的生动画卷。为研究汉代社会生活、思想意识、美术、宗教信仰和建筑艺术等提供了丰富而直观的实物资料。
三、展区陈列与展览
(一)基本陈列风采
《我住长江头 —— 宜宾历史文化陈列》以 “江” 为媒,分为 “江畔先民”“交往两江”“崛起三江”“雄镇江首”“临江都会”“大江情怀” 六个单元。展览以各历史时期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考古发现、出土文物等为线索,从城、史、人三个维度出发,串联展示宜宾从远古时期以来四万多年的人类活动史。通过 600 余件(套)珍贵文物及馆藏精品石器、青铜器、铁器、金银器、玉器、陶瓷器、石刻、书画等各类馆藏精品,全面展示了宜宾因水而兴的四万年人类活动历史,充分表达了宜宾作为 “万里长江第一城” 的城市历史文化特色。
《酒都酒风 —— 宜宾酒文化专题陈列》以时间为线索,用文物将具有历史时代印记的宜宾酒史重点展示。展出图片 100 余幅、历史文物近 100 件(套)、现代酒类产品 340 余件,展现出宜宾美酒飘香的城市特色,凸显了宜宾 4000 多年的酿酒史和今日宜宾酒业的辉煌。
(二)临时展览多元
“苏东坡、黄庭坚名碑名拓展” 于 2024 年 7 月 16 日在宜宾市博物院一楼开展,展出成都静涛金石博物馆藏苏东坡与黄庭坚珍贵拓本 14 套 124 件,以及宜宾市博物院藏宜宾流杯池石刻拓片 6 件,分为 “苏东坡名碑拓本系列”“黄庭坚名碑拓本系列”“苏东坡《景苏园帖》拓本”“苏东坡、黄庭坚流杯池石刻拓本系列” 四个部分。该展览不仅是书法艺术的瑰宝,更是文学精神的传承,让观众感受两位大师的才情与智慧,品味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佛山木版年画精品展” 在宜宾市博物院举办,展览共展出佛山市博物馆馆藏佛山木版年画精品作 140 余幅,分为 “门神画、门画”“神像画”“观赏画”“杂画”“新年画”“传承及工艺” 六个部分。此次展览促进了两地文化交流,推进以年画为代表的传统工艺更好更快地融入现代生活、走进千家万户。
“宜宾汉宋文物展” 是宜宾首次系统、完整地展出馆藏陶俑,共遴选宜宾出土汉、宋陶俑 230 余件。展览以黄、绿为主色调,提取宜宾江水、竹海等元素,与陶俑原生的色彩大胆碰撞,烘托出喜庆氛围。同时,展出了东汉画像石棺盖等体型庞大的文物,为研究汉代建筑艺术提供了珍贵材料。展览还营造了穿越时空的环境作品,让观众着汉服,体验汉代韵味。
四、未来展望与价值
(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宜宾市博物院作为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在文化传承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不仅是宜宾历史文化的见证者,更是传承者和传播者。通过丰富的馆藏文物和精彩的展览,让观众了解宜宾的过去,感受历史的魅力,增强文化自信。同时,博物院还积极开展各种社教活动,如 “宜博课堂”“流动展览” 等,让展览 “走出去”,更好地服务大众,将历史文化知识传递给更多的人。
(二)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
宜宾市博物院为学术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广阔的平台。其馆藏的众多珍贵文物,为历史学家、考古学家、艺术家等提供了研究的素材。例如,东汉陶楼房、斑竹林画像石棺等文物,为研究汉代建筑、社会生活、宗教信仰等提供了实物资料。此外,博物院还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活动,与国内外的博物馆、研究机构等进行合作,共同探讨文化遗产保护、学术研究等问题,推动学术研究的发展。
(三)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尽管宜宾市博物院在文化传承和学术交流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的文化需求和参观方式发生了变化,如何吸引更多的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成为博物院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另一方面,文物保护和管理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如何更好地保护和利用文物,让文物 “活” 起来,也是博物院需要思考的问题。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宜宾市博物院可以采取以下策略。一是加强数字化建设,利用互联网、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打造数字化博物馆,让观众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设备随时随地参观博物馆,提高博物馆的吸引力。二是创新展览形式和内容,结合时代主题和观众需求,举办更多具有特色和互动性的展览,让观众在参观中获得更好的体验。三是加强与学校、社区等的合作,开展丰富多彩的社教活动,提高公众的文化素养和文物保护意识。四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一批专业的文物保护、展览策划、社教活动等方面的人才,为博物院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四)未来发展的潜力与期待
宜宾市博物院未来的发展潜力巨大。随着宜宾市经济的发展和文化事业的繁荣,博物院将得到更多的支持和关注。同时,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博物院可以利用更多的新技术、新手段,提升展览的质量和水平,让观众获得更好的参观体验。此外,博物院还可以加强与国内外的博物馆、研究机构等的合作,开展更多的学术交流活动,提高博物院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力。
总之,宜宾市博物院作为宜宾市的文化名片,在文化传承、学术交流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尽管面临着一些挑战,但潜力巨大,值得期待。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宜宾市博物院将不断创新,为守护好、传承好、展示好中华文明优秀成果贡献更多的 “宜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