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门寺博物馆:穿越千年的佛教瑰宝

一、法门寺博物馆的历史渊源

法门寺始建于东汉末年桓灵年间,因舍利而置塔,因塔而建寺,原名 “阿育王寺”。公元前三世纪,阿育王统一印度后,为弘扬佛法,将舍利分送给世界各国供奉,法门寺中的舍利便是其中一份。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法门寺历经了多个朝代的兴衰变迁。北魏皇室后裔拓跋育对法门寺进行了大规模扩建,并开创了供奉法门寺佛骨的先河。此后,法门寺在隋朝得到推崇,改名为 “成实道场”。公元 618 年,唐高祖李渊将其赐名 “法门寺”。

唐代是法门寺的鼎盛时期。唐代 200 多年间,先后有八位皇帝六迎二送供养佛指舍利。每次迎送声势浩大,朝野轰动,皇帝顶礼膜拜,等级之高,绝无仅有。据史载 “三十年一开,则岁丰人和”,法门寺成为皇家寺院及举世仰望的佛教圣地。

然而,明清以后,法门寺逐渐走向衰落。明隆庆三年,历经数百年历史的唐代四级木塔崩塌。清顺治十一年,佛塔因地震倾斜开裂。民国二十八年,爱国志士朱子桥先生主持重修法门寺,维修期间发现了地宫,但为防止日军侵华时期宝物被夺,又将地宫入口封闭。

1987 年,国务院开始指导法门塔修缮工作,发现了唐代地宫,地宫里的宝藏时隔一千多年终于重见天日。而地宫里挖出来的两千余件文物藏品,现都收藏于法门寺博物馆。法门寺博物馆见证了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历程,是历史的瑰宝。

二、辉煌的唐代篇章

(一)皇家寺院的尊崇地位

唐代皇帝们对法门寺极为重视,他们认为迎送供养佛骨会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富庶和平,因而继承了隋代供养佛舍利的做法,并形成 “三十年一开” 的制度。唐太宗贞观年间,曾三次开塔瞻礼,并开启地宫供养佛骨,原塔也改建成四级木塔。武则天曾与唐高宗一起请佛骨入长安供养,朝廷不惜巨资,几经扩建,将法门寺建造为古代中国规模最大、等级最高、宗派最多、僧人最众的皇家寺院。唐中宗景龙四年,题舍利塔为 “大圣真身宝塔”,亦名 “护国真身宝塔”。唐代诸帝笃信佛法,对舍利虔诚供养,寺院大小乘并弘,显密圆融,使法门寺成为皇家寺院及举世仰望的佛教圣地,在国家宗教生活中占据至高无上的地位。

(二)珍贵文物的诞生

公元 874 年 1 月 4 日,唐僖宗李儇最后一次送还佛骨,按照佛教仪轨,将佛指舍利及数千件稀世珍宝一同封入塔下地宫,用唐密曼荼罗结坛供养。这些文物包括举世仅存的四枚佛指舍利、121 件组金银器、14 件首次发现的秘色瓷、数百件丝绸服饰以及 20 件美轮美奂的琉璃器等。其中,法门寺地宫出土的琉璃器有产于东罗马的琉璃瓶,有伊斯兰琉璃盘,充满异域风格,见证了千年前东西方文明交流的繁盛。此外,还有一套唐僖宗供奉的系列茶具,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早、等级最高、最为精美的系列茶具,包括金银丝结条笼子、鎏金银茶碾子与碣轴、鎏金仙人驾鹤纹壶门座茶罗子、鎏金银龟盒、玻璃茶盏与茶托等,这套茶具为陆羽创制的茶具二十四器提供了实物佐证。这些珍贵文物成为法门寺博物馆的重要馆藏,展示了唐代高超的工艺水平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三、历经沧桑的岁月

(一)宋朝时期的辉煌延续

宋代法门寺承袭了唐代皇家寺院之宏阔气势,在经历了唐朝末期以及五代十国时期的战乱后,被恢复到最大规模。北宋皇帝多崇尚佛法,宋徽宗曾为法门寺题写 “皇帝佛国” 寺额。“藏经碑” 中有寺僧抄写大藏经 5000 卷之记载,可见当时法门寺在佛教文化传承方面的重要地位。金人也刻 “诗碑” 盛赞其寺塔:“三级风檐压鲁地,九盘轮相壮秦川”,足见法门寺的建筑气势恢宏,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当时仅二十四院之一的 “浴室院” 即可日浴千人,彰显出法门寺规模之大,香火之旺盛。

(二)金元时期的坚守

金元之际,法门寺仍是关中名刹。法门寺在这一时期继续发挥着重要的宗教作用,成为关中地区佛教信仰的重要场所。“藏经碑” 中有寺僧抄写大藏经 5000 卷之记载,反映出法门寺的僧人们在文化传承方面的不懈努力。同时,金人所刻 “诗碑” 盛赞其寺塔,进一步证明了法门寺在当时的影响力。

(三)明清时期的衰落

明清以后,法门寺逐渐衰落。明隆庆三年,凤翔府发生地震,历经数百年历史的唐代四级木塔崩塌。清顺治十一年,关中地区再次发生地震,法门寺塔身向西南方向歪斜,不少佛像从佛龛中跌落地面。清同治元年,法门寺因动乱一度被攻占,寺院也毁于大火之中。尽管如此,法门寺在明清时期仍有一定的规模,据碑文记载法门寺仍有二十四院之宏伟建制。但整体而言,法门寺已不复昔日的辉煌。

四、现代的璀璨绽放

(一)意外发现与重建

1981 年,法门寺明代真身宝塔坍塌。这一意外事件却为后人带来了重大的惊喜。1987 年 4 月,考古工作者在拆除残塔、清理塔基时,意外发现了沉睡 1113 年的唐代地宫。2000 余件大唐皇室重宝簇拥着举世无双的佛指舍利横空出世,法门寺一夜之间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为了弘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发展旅游事业,陕西省人民政府投资一千多万元修建法门寺博物馆。1988 年 11 月 9 日,法门寺博物馆建成正式对外开放。

(二)特色馆藏与魅力

法门寺博物馆以大唐宫廷珍宝和佛教艺术为馆藏特色,拥有众多国宝级文物。其中,银花双轮十二环锡杖堪称世界佛教最高法器。这件文物制作精美,工艺精湛,充分展现了唐代高超的金属工艺水平。此外,法门寺博物馆还藏有八重宝函、铜浮屠等珍贵文物。八重宝函材质分别由金、银、玉并珍珠镶嵌所制,层层相套,锁钥俱全,纹饰华丽,工艺精湛。铜浮屠造型精美,结构严谨,是唐代佛教艺术的杰出代表。法门寺博物馆共有馆藏文物 9439 件,其中一级文物 138 件。这些文物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更是研究唐代历史文化和佛教文化的宝贵资料。

(三)旅游价值与意义

法门寺博物馆不仅是佛教圣地,也是感受大唐盛世文明的重要场所。作为国内首座以大唐宫廷珍宝和佛教艺术为馆藏特色的专题性博物馆,法门寺博物馆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游客在这里可以欣赏到唐代地宫出土的皇家珍宝,感受大唐盛世的辉煌与繁荣。同时,法门寺博物馆也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旅游体验。游客可以在佛光大道上漫步,探寻两侧步道的文化造像,感受法门文化的博大精深。在法门寺院中,游客可以亲自参观神秘的地宫,在法门寺博物馆游客可以探寻千年之前的大唐珍宝。此外,法门文化景区还设有素食餐厅和众多打卡地,让游客在品尝美食的同时,也能留下美好的回忆。法门寺博物馆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了大西北独具特色的大唐文化和佛教文化旅游目的地,具有重要的旅游价值和文化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