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在成都龙泉驿发掘出的后蜀开国功臣赵廷隐墓中,出土了一批彩绘伎乐俑。这支来自千年前的“乐队”,造型优美,表情丰富,透过他们,俨然能想象出这位后蜀开国功臣坐于几案旁,观歌舞升平的情景。

武将墓中的音乐密码

后蜀宋王赵廷隐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战将。这样一位武将的墓中,却处处潜藏着五代时期的音乐印记。
“云”游成博 五代时期的“流行乐”是什么?这支乐队来解答

公元940年,赵廷隐长子赵崇祚所编《花间集》问世,门下侍郎兼户部尚书欧阳炯作序。后蜀后主孟昶好舞文弄墨,能赋诗填词,赵氏以此投孟昶所好。《花间集》是中国第一部文人词集,内容香软柔媚,风格绮靡曼艳,开启了北宋词坛婉约派的先河。

当年,赵廷隐这样的王侯将相家中,多有庞大的歌舞乐队。这组伎乐俑出现在他墓中,或许是其生前生活的写照,也印证了《花间集》的编成,应是为教坊歌舞演唱服务的。饶宗颐先生曾指出:“观孟昶昵于舞倡,赵廷隐家养有伶人,时教坊部头且以徘优为乱,《花间集》之编成,正为教坊歌舞演唱之用。”欧阳炯在《花间集序》中也描绘道:“庶使西园英哲,用姿羽盖之欢;南国婵娟,休唱莲舟之引。”可见,《花间集》在歌舞筵席之中,用于娱宾遣兴。

五代后蜀成都盛行的歌舞宴饮

赵廷隐墓中出土的伎乐俑,她们均彩绘,多为女性,神态各异,手上拿着各种乐器,有吹排箫的、吹笙的、拨琵琶的,还有跳舞的……一个个模样温柔可爱,是迄今西南地区发现的最精美陶质伎乐俑组合,堪称五代时期至今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之一。其中,部分俑所着服饰有典型的异域风格,是研究中外文化交流、五代女性服饰、五代音乐史的宝贵材料。历经千年,今天我们有幸得见这五代伎乐俑身姿绰约、或唱或弹,无声胜有声的历史记忆,感受后蜀之乐舞,音乐之造诣。
“云”游成博 五代时期的“流行乐”是什么?这支乐队来解答
“云”游成博 五代时期的“流行乐”是什么?这支乐队来解答
“云”游成博 五代时期的“流行乐”是什么?这支乐队来解答
从左往右:彩绘陶琵琶俑、彩绘陶花冠女舞俑、彩绘陶击鼓俑

五代时期,成都地区歌舞宴饮之风深植朝野,用于岁时宴享的“俗乐”得到空前发展。在前后蜀皇帝的亲身参与中,蜀地音乐和戏剧达到一个新高度。唐宋时期文献中关于四川地区乐舞的记载也是颇多。杜甫的《赠花卿》写道,“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卢求在《成都记·序》亦载成都“管弦歌舞之多,技巧百工之富……扬不足一侔其半。”可见,五代时期成都人爱“耍”又会“耍”,无论城市还是乡村都弥漫着浓厚的音乐气息,俨然已经成为音乐名都会之首,也难怪杜甫有咏:“喧然名都会,吹箫间笙簧”。

目前,成都博物馆基本陈列“花重锦官城:成都历史文化陈列”已上线网上展览,关注“成都博物馆”微信公众号,点击“攻略”栏的“VR漫游”即可在线欣赏五代时期歌舞宴饮之风。“宅”家观展的同时,也不要忘了线上“骚扰”好友,成博君准备了《成博伎乐姐妹淘》表情包!聊天时,记得向好友多多安利成博的精彩展览噢!

“云”游成博 五代时期的“流行乐”是什么?这支乐队来解答
扫描上方二维码,即可下载表情包,开始斗图!

部分资料据:赵春蓉:《试论<花间集>的娱乐性》
成都日报:《成都史诗•成都博物馆系列深度报道|花间之音》
王毅、谢涛、龚扬民:《四川后蜀宋王赵廷隐墓发掘记》
“云”游成博 五代时期的“流行乐”是什么?这支乐队来解答

更多内容
请关注成都博物馆
文:王诗瑶
校稿:蒋宛羚
审稿:闫琰
本公众号所有文字内容系原创
转载请注明出处,侵权必究。
“云”游成博 五代时期的“流行乐”是什么?这支乐队来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