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极子按:京油卫嘴,南拳北腿,秦岭-淮河是中国的自然地理分界线,也是中国山水画南北风格的分水岭。

在中国,不论粽子还是豆腐脑,都有南北甜咸之争。山水画也不例外。

五代山水画刚刚独立成科时,画坛四大家“荆关董巨”就已经呈现出南北分宗之势。

《与艺术沾边·609》南拳对北腿
▲ [五代] 荆浩《雪景山水图》轴,10世纪上半叶,绢本设色,纵138.3厘米,横75.5厘米
美国堪萨斯 纳尔逊美术馆藏
 
生于秦晋的荆浩和关仝确立了“石质山岳,山势崔嵬拔峭,多奇峰峻岭,长松为主,灌木杂树较少,多高山流水”的北方式构图。

生于江南的董源和巨然则专画“江南丘陵土质山,山势平缓,不作奇峰峻岭,杂树为主,灌木丛生,多平沙浅诸”。

《与艺术沾边·609》南拳对北腿
▲ [五代] 董源《潇湘图》卷,10世纪上半叶,绢本设色,纵50厘米,横141.4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明代董其昌在《画旨》中首次明确将山水画家分为南北二宗;清代范玑在《过云庐画论》里曾如此描述南北风格的差异:“宗派各异,南北攸分。方隅之见,非无区别。川蜀奇险,秦陇雄壮,荆湘旷阔,幽冀惨冽。”

无独有偶,和中国的情形不谋而合的是欧洲风景画也分南北二宗。

《与艺术沾边·609》南拳对北腿
▲ [法] 尼古拉斯·普桑《岁月静好》,1650-1651年,布面油画,970 x 1310 cm
美国洛杉矶 盖蒂中心藏
 
南宗以法、意画家为主,偏爱理性的构图、柔和的光线、古典的建筑以及希腊神话或宗教主题。最能代表这种英雄主义倾向的画家是尼古拉斯·普桑,他虽是法国人,但在罗马生活了大半辈子。
 
《与艺术沾边·609》南拳对北腿
▲ [法] 尼古拉斯·普桑《俄尔甫斯与欧律狄刻》,1650年代,布面油画,124 x 200 cm
法国巴黎 卢浮宫博物馆藏
 
另一位南宗名家克劳德·洛兰同样是个在罗马淹留半生的法国人。
 
《与艺术沾边·609》南拳对北腿
▲ [法] 克劳德·洛兰《驱逐夏甲》,1668年,布面油画,106.5 x 140.3 cm
德国慕尼黑 老绘画陈列馆藏
 
洛兰虽然也遵循古典主义的严谨构图、描绘神话或圣经的人物故事,但他特别喜欢表现海水。湛蓝而平静的地中海,在朝霞或暮色下波光潋滟,荡漾着田园情调,沉浸着历史遐思。
 
《与艺术沾边·609》南拳对北腿
▲ [法] 克劳德·洛兰《海港与美第奇别墅》,1637年,布面油画,102 x 133 cm
意大利佛罗伦萨 乌菲兹博物馆藏

《与艺术沾边·609》南拳对北腿
▲ [法] 克劳德·洛兰《示巴女王登陆》,1648年,布面油画,149.1 x 196.7 cm
英国伦敦 国家美术馆藏
 
与明媚的地中海风光相比,北方的荷兰阴晦多雨、光照不足,以自然主义格调为主的北宗风景画便在这里生根发芽。
 
《与艺术沾边·609》南拳对北腿
▲ [荷] 伊萨亚斯·范·德·维尔德《摆渡》,1622年,木板油画,75.5 × 113 cm
荷兰阿姆斯特丹 国家博物馆藏

《与艺术沾边·609》南拳对北腿
▲ [荷] 彼得·德·莫林《沙丘》,1626年,木板油画,26 × 36 cm
德国布伦瑞克 安东·乌尔里希公爵美术馆藏

《与艺术沾边·609》南拳对北腿
▲ [荷] 扬·凡·戈因《沙丘》,1630-1635年,橡木板油画,36.3 x 54 cm
奥地利维也纳 艺术史博物馆藏
 
少则得,多则惑——素来务实的荷兰人喜欢要而不繁的主题构图,他们注重表现云端日影的阴阳变换,色彩上偏爱简素的青绿土黄,尤其是在三十战争中后期更是形成了单色画的潮流。

《与艺术沾边·609》南拳对北腿
▲ [荷] 萨勒蒙·范·雷斯达尔《河景》,1632年,木板油画,51 × 34 cm
德国汉堡美术馆藏
 
南舟北马,南甜北咸,秦岭-淮河是中国的自然地理气候分界线,南北两边的风物各有千秋,形成鲜明的对比,山水画当然也不例外。

欧洲自然景观的大分野在阿尔卑斯山-莱茵河一线,西方风景画以此为分水岭来划分南北二宗也就不足为怪了。